李誡,字明仲,鄭州人,中國古代偉大的建筑學家。李誡之父李南公,在北宋王朝為官60年,“干局明銳”,其兄曾任至龍圖閣直學士。李誡在這樣的家庭長大,從小就受家庭熏陶,好學多才。他工書法,善繪畫,藏書數(shù)萬卷,手抄本數(shù)十卷。曾官通直郎,任將作監(jiān)。元符三年,李誡撰成《營造法式》,該書是建筑史上劃時代著作。李誡還曾主持修建一系列著名建筑,如1099年修建五侯府,1102年修建辟雍宮,后又修龍德宮、棣華室、朱雀門、九成殿、開封府衙、明堂等等。大觀四年在虢州知府任上病逝。
白居易
白居易,鄭州新鄭人,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唐代偉大詩人。白居易16歲時已經(jīng)寫出不少好詩,受到名家稱贊。但由于無人推薦,他一直未能入仕。直到貞元十六年,才考中進士,時年29歲。公元807年,白居易經(jīng)殿試授翰林學士,次年又被任命為左拾遺,向唐憲宗提出了不少有利于民眾的諫諍,而且寫出了大量揭露統(tǒng)治者驕奢淫逸、揮霍無度的腐朽生活的詩篇。
鄭虔
鄭虔,鄭州滎陽人,字弱齋。唐天寶初(742年)為協(xié)律郎,曾據(jù)當時世事著書八十余篇,有人告他私撰國史,鄭虔匆忙中將書稿焚毀,但仍被貶官。后返回京師,唐玄宗愛其才,為其置廣文館,以為博士。鄭虔好畫山水畫,因為紙張不足,專門在慈恩寺儲藏了幾屋子柿葉,每日用些葉子為原料練習。他曾把自己的詩、書法作品和畫獻給唐玄宗,玄宗“大署其尾曰鄭虔三絕“。鄭虔的山水畫,樹枝老硬,山多墨,又常在畫上題詩,詩書畫三者皆妙,所以唐玄宗有這樣的好評。
杜甫
杜甫,鄭州鞏義人,字子美,唐代著名詩人。杜甫出生于鞏義市站街鎮(zhèn)南瑤灣村(杜甫故里)。杜甫童年時,雖家境貧困,仍好學不輟。他7歲開始寫詩,20歲時開始游歷吳越齊趙等地,中間曾應進士試,未中。安史之亂發(fā)生前,杜甫曾寓居長安十年,當時唐朝政治日益腐敗,杜甫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政治理想,但進取無門,過著“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的生活。
安史之亂后,杜甫外逃時被叛軍所俘,押回長安。但他后來又設法逃離,到鳳翔投奔唐肅宗。唐軍收復長安后,杜甫隨肅宗返回長安,因為替丞相房(王官)兵敗辯護,觸怒皇帝,被貶為華州司戶參軍。公元759年,杜甫棄官入蜀,760年,在四川節(jié)度使嚴武的資助下,于成都西南浣花溪畔建草堂居。765年,離開成都東下;768年,攜帶家眷乘舟出三峽人鄂湘;770年,至耒陽,病死于船中,終年59歲。杜甫葬于何處,至今說法不一。有一說是葬于鞏義縣的邙嶺(杜甫陵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