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問禮
魯國的孔丘苦苦鉆研禮的學問,可終沒有得出結果,為此,他感到十分苦惱。當他聽說老子經過多年苦心探索鉆研,知識淵博,已經求得天道的消息后,就決定拜訪老子。他帶了南宮敬叔一起來到周的都城洛陽。]
老子看見孔子,便熱情地問道:“你來了,我聽說,你現在已經成了北方的賢者,可不知你是否已經懂得了天道?”
孔子回答說:“我還沒有懂得天道。”
老子又問:“那么,你是如何去探求天道的呢?”;
孔子回答說:“鉆研‘禮、仁義’,以制度名數來尋求的。到如今已有整整五年的時間了,可是還沒有得到。”
老子又問:“你又怎樣繼續(xù)去尋求呢?”
孔子回答說:“我是從陰陽的變化中來尋求,已有12年了,可仍然沒有得到。”
老子說:“是啊。陰陽之道是眼睛不可看到,耳朵不可聽到,言語不可表達,是通常的智慧所不能把握的。因此,所謂得道,只能是體道,如果試圖象認識有形、有聲之物一樣去認識道,用耳朵聽,那是聽不到的,用眼睛去看是看不到的,用言語去表達,也是沒有合適的言辭能夠表述清楚的。”
老子稍微停了一下,看了看孔子,又繼續(xù)說:“你說你尋求了十二年而不得,那是當然的。如果道是可以奉獻的,那么,人們就沒有不把它奉獻給君王的;如果道是可以進貢的,那么,子女就沒有不把它進貢給父母的;如果道可以告訴別人,人們就沒有不告訴兄弟的;如果道可以給予他人,那么,人們就沒有不給予子孫的。然而,這些只是假設,是不可能實現的。原因就是道不可見、不可聽、不可言、不可贈送。尋求道,關鍵在于內心的感悟。.心中沒有感悟就不能保留住道;心中自悟到道,還需和外界的環(huán)境相印證。因此,可以說,得道之人是無為的,是簡樸而滿足的,是不以施舍者自居,也無所耗費的。自己正的人才能正人,如果自己內心不能正確領悟大道,心靈活動便不通暢。”
臨別時老子對孔子說;“富貴的人用錢財送人,有學問的人用言辭送人,我不算有學問的人,但還是送給你幾句話吧尸老子停了一會又說:“孔丘啊,你要恢復的周禮已失去生命力了。你時來運轉時就駕著車去做官,生不逢時就象蓬草一般地隨風旋轉。要知道善于經商的人總是將貨物藏起來,好象什么也沒有;有高尚道德的人容貌謙虛的像個笨人。拋棄你的驕氣和過高的欲望吧!這些東西對你沒有什么好處。”
老子的一席話,對孔子觸動很大,他對自己的學生說:“鳥,我知道它們善飛;魚,我知道它們善游;獸,我知道它們善于奔走。對于鳥,可以用箭射它;對于魚,可以用網捕捉;對于獸,可以用陷阱擒獲。至于天上的龍,我不知道龍的形狀,也不知道它是怎樣乘著風飛上天的。我今天看見了老子,就象見到了龍一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