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怒貶牡丹
武則天登皇位,自稱圣神皇帝。一年冬天,她帶著妃嬪、宮女和太監(jiān)到長安皇宮里賞雪,喝醉了酒,她發(fā)現(xiàn)在那白皚皚的雪堆里,有點點燃燒跳躍的火苗。仔細(xì)一看,原來是朵朵盛開的紅梅。武則天真是高興極了!百花沉睡,悄梅爭艷,銀裹紅點,好不美嘖。這時,隨從中有個人說:“武后,梅花再好,畢竟是一花獨放。如果你能下道圣旨,讓這滿園百花齊放,豈不更成心愿嗎?”另一人接著說:“如今嚴(yán)冬寒月,梅花開放正適時令。若百花齊放,需等來年春天。”武則天聽后哈哈大笑,說:“春時花開,不足為奇。百花斗雪競放,方合我意。”她借著酒興令宮女取來白絹,隨即寫下一道詔書:“明朝游上苑,火速報春知;氝B夜放,莫待曉風(fēng)吹。”
第二天,九十九種花都開了,只有牡丹沒開。因為管牡丹的花神——牡丹仙子不愿為了獻(xiàn)媚而違反時令。武則天問隨從太監(jiān):“牡丹為啥不開?”隨從太監(jiān)說:“老虎是獸中王,鳳凰是鳥中王,牡丹是花中王。王不朝王,所以它不開吧。”武則天大怒:“草木之王怎敢與我人王相比!”立即命人將長安皇宮內(nèi)苑里四千棵牡丹全部挖出,貶往洛陽。
長安距洛陽遙遙千里,一路上日照風(fēng)刮,四千棵牡丹解到洛陽,都成了干柴。干了也得栽呀,這是圣旨。但洛陽城里栽到哪里都煞風(fēng)景。最后選中了邙山,栽在翠云峰下。誰知這四千棵牡丹栽下去,棵棵都活了!咋回事呢?牡丹仙子跟來了,在護(hù)著呢!他們枝干心卻沒死。
牡丹仙子來到洛陽,看這里最適宜牡丹生長,她哪里也不去了,,就住在邙山的一個山洞中。這個山洞后人稱它牡丹洞。洞口有個方形土臺,四面陡如刀切,高十余丈。這是谷雨那天,牡丹仙子登臺號令牡丹開花的令臺。
冤家路窄。武則天后來把京都遷到洛陽,四千棵被貶的牡丹,又遭到挖苗斷根的大禍。
一天,武則天聽說翠云峰上有個玄元觀,是供奉老子李耳的廟院。因她丈夫高宗李治,曾追封李耳為“太上玄元皇帝”,便假惺惺要去朝拜。她登上翠云峰一望:嘿!起伏萬狀的邙山,前有嵩山為屏,后有太行山作障;黃河和伊、洛、瀍、澗四水,縱橫盤繞,滔滔滾滾。此處幽雅壯麗,真是個難尋的好地方呀!武則天回朝傳旨,讓在翠云峰上修宮殿,種花草,建造一個專門供她玩賞的宮殿林苑,定名為“上清宮”。
上清宮建成,正值一年的陽春三月。武則天興沖沖地游春來了。進(jìn)到宮苑里頭,一個善于溜須拍馬的老太監(jiān)說:“圣上一駕臨,百花齊爭艷,無不笑臉相迎。”武則天聽著,滿心歡喜。隨從大臣聽著,有的點頭,有的搖頭?粗粗,武則天停住了腳步,用手一指,問到:“那一片栽的是什么東西,咋不見一朵花呢?”一位大臣說道:“花有百種,開花各有時令。那一片是牡丹,花到谷雨方開。如今雖交陽春三月,離谷雨還差數(shù)天。時令不到,所以牡丹不開呀!”武則天聽說那一片沒開花的是牡丹,馬上聯(lián)想到它在長安不肯應(yīng)詔的事,便皺起了眉頭。老太監(jiān)見武則天不高興,沖著那位大臣說:“什么花有百種,開花各有時令?那年萬歲雪天下到詔書,百花還不是一朝齊放了嗎,啥時令不時令的,,谷雨不到,萬歲到了,叫它開,它就得開!”好家伙!這一吹拍武則天又要下詔了吧?不,這回她沒吃醉酒,想的不是下詔不下詔,牡丹花開不開,而是懷疑有人別有用心,故意把不恭維她的牡丹栽在上清宮里。于是,她大聲問道:“這東西是誰讓栽進(jìn)來的?”武則天問話的意圖,老太監(jiān)并沒領(lǐng)會,如實地答道:“萬歲,不是新栽的。”“啥時候栽的?”“從長安貶來時就栽到這里了。修上清宮,把它圈在了宮內(nèi)。”武則天一肚子氣沒地方發(fā)泄,便遷怒于牡丹:“被貶的東西,豈能留在皇宮內(nèi)苑?”老太監(jiān)隨即應(yīng)道:“馬上除掉它們!”“要挖苗斷根!”武則天咬著牙說:“盡絕其種!”
武則天上山游苑,早驚動了牡丹仙子。她聽說要把牡丹挖苗斷根,盡絕其種“,再也忍無可忍,決心讓邙山上遍生牡丹,叫你個昏王人主挖不完除不盡。于是,她從四千棵牡丹上各取綠葉一片,碎為粉末。然后,使出仙術(shù),行清風(fēng)一陣,把綠葉粉末撒遍邙山。綠葉粉末落地生根,抽芽長葉。一霎時,整個邙山,長滿牡丹,棵棵肥壯,枝枝現(xiàn)蕾。谷雨那天,邙山上嶺嶺溝溝,萬紫千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