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曾為挽救中華民族的一代女強人宋慶齡病逝于北京。當(dāng)時,有人猜測她是否會同孫中山合葬或附葬于南京中山陵?讓所有人驚訝的是宋慶齡的遺體火化的第二天,骨灰就用專機運往上海,安葬在萬國公墓的宋氏墓園。這么做完全是尊重宋慶齡生前的囑托、安排。
在她逝世的前3個月,被她一直稱為“李姐”、16歲就幫助宋慶齡料理家務(wù)達53年之久的李燕娥因病去世。宋慶齡囑咐李的骨灰與她的骨灰要葬在一起。在她為此給私人秘書畫了一個草圖,表明李姐和自己墓碑的位置應(yīng)在她父母合葬的左右等距,都平放在地上。
宋慶齡為什么沒有提出和孫中山合葬在中山陵?廖承志在《我的吊唁》中解釋說:“她一生地位崇高,但她從未想過身后做什么特殊安排。臺灣有些人說,她可能埋葬在南京紫金山的中山陵,她想也不曾想過這些。中山陵的建造構(gòu)思,他不曾參與半句,也不愿陵園因為她而增添,更不想花費國家的錢財。
下面是伊斯雷爾·愛潑斯坦在《宋慶齡傳記》中說的話,“宋會認為,孫中山的歷史業(yè)績是他的功勛,她不應(yīng)去分享。另外,她父母的墓地在文革中遭到破壞,后經(jīng)周總理下令修復(fù)。是不是因此而使她覺得必須永遠陪伴在父母身邊?她一生為公,在她看來死是私人的事情。宋慶齡安排與她的父母及家人、與終身為她服務(wù)的‘李姐’葬在一起,符合她的思想和性格的邏輯,是可以理解的。”
1949年,敗退臺灣的國民黨竭力宣揚孫中山早已與之離婚的前夫人盧慕貞才是唯一的、真正的孫夫人時,據(jù)說宋慶齡表示:“他們可以說我不是孫夫人,但沒有人說我不是父母親的女兒。”愛潑斯坦分析:“這可能是最早透露出她的一種想法,這種想法使她在病危時提出要同她父母葬在一起的要求。”
對宋刺激最深的是文革時,上海的紅衛(wèi)兵“砸爛”了她雙親在萬國公墓的墓地,推倒墓碑,把墓中骸骨挖掘出來,實行“暴尸”,這種場景對于一個女子來說是多么大的打擊~!《宋慶齡傳記》講述:“墓地遭破壞的照片從上海寄到北京時,身邊的工作人員第一次看到宋在精神上支持不住而痛哭起來。當(dāng)這些照片送到周總理手中時,他立即下令上海市有關(guān)部門將宋墓修復(fù),并在竣工后拍了照片寄給宋慶齡,但是墓地并沒有照原樣修復(fù)……一直到了文革結(jié)束,又重新?lián)Q了墓碑,完全復(fù)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