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時,南陽有一名醫(yī)叫沈槐,七十多歲了,沒兒沒女,又不愿將醫(yī)術(shù)傳于外人,整天發(fā)愁后繼無人。慢慢憂慮成病,許多醫(yī)生都治不好,沒辦法,只好請了張仲景。
張仲景了解病情后,確診為憂慮成疾,馬上開一藥方:用五谷糧面各一斤,做成藥丸,外涂朱砂,叫病人一頓食用。沈槐心里不覺好笑。他命人把藥丸掛在檐下,逢人便指著藥丸把張仲景奚落一番。親戚來了,他笑著讓人看,朋友來了,同行來了,他都會笑著讓人看。他一心想著這可笑的事,不知不覺病好了。這時,張仲景來拜訪他,說:“先生病好了吧?”沈槐一聽,恍然大悟,心里又佩服,又慚愧。張仲景接著說:“先生,我們做郎中的,就是為百姓造福,祛病延年。先生無子女,我們這些年輕人都是你的子女,何愁后繼無人?”沈槐聽后,覺得很有道理。從此就把自己的醫(yī)術(shù)全部傳給了張仲景和其他的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