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乾隆下江南時沿著富春江旅游觀光,一路上吟詩作畫,沉醉在江南的青山綠水之中。當(dāng)?shù)礁淮航?zhèn)的釣臺時,乾隆忽然覺得肚子餓了。
這時天色已晚,附近又無人居住。忽見半山腰上有一間茅屋,炊煙裊裊,乾隆趕到后,只見屋內(nèi)住著一位老婆婆,乾隆便向老婆婆要些食物果腹。老婆婆不知他是皇上,一時家里又拿不出什么好吃的東西招待客人,便從雞窩里拿了一些已孵了一二十天的胎蛋來,燒給他們吃。乾隆吃后贊不絕口,覺得這東西不僅味道鮮美,風(fēng)味獨特,而且益智健體,對身體大有好處。
乾隆當(dāng)年在富春江上吃到的胎蛋,應(yīng)該就是我們現(xiàn)在不難買到的毛雞蛋,乾隆給了它一個很文雅的名字——雛鳳明珠,皺鳳指未出殼的小雞,明珠就是人們俗稱的毛雞蛋,也就是胎蛋了。
后來,這道菜成了當(dāng)?shù)氐膫鹘y(tǒng)菜肴,和這則傳說一道流傳至今,后又經(jīng)過廚師們的精心烹制和不斷改進(jìn),成了一道色、香、味、營養(yǎng)俱佳的傳統(tǒng)名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