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油茶
油茶是稻鄉(xiāng)飲食文化中一個特有的文化現(xiàn)象,尤其在西南,各民族都有打油茶的習俗。原料有糯飯、泡茶(即用水浸泡過的糯米蒸熟曬干搓開的熟米粒子)、生姜、蔥蒜、黃豆、玉米等。打油茶的茶葉是姑娘們在秋天采摘茶葉后經(jīng)發(fā)酵曬干而成。打油茶的做法是先將泡茶炸發(fā),再用油將米炒焦加上少許老茶葉略炒片刻,沖入少許開水加蓋,見茶水呈黃黑色,即可再摻入若干清水,放入姜片,煮開后即是茶水。我們不論在湖北還是湖南、云南、廣西、貴州,隨便進一農(nóng)家,主人家都會給我們泡上一碗油茶,放上幾片糍粑,這種沒有油膩的食物,聞起來清香,吃起來開胃。
稻鄉(xiāng)愛吃油茶,多與婦女有關(guān)。如生孩子后的三朝茶、周歲茶,姑娘出嫁的離伴茶、離巷茶,娘家為行將生育的姑娘送紡織用具時的送貨茶,婆家娶新娘時請賀喜而來的親戚朋友喝的喜茶,還有祭薩時的敬薩茶、過年過節(jié)祭祖時的敬祖茶等。湖南通道播陽鎮(zhèn)一帶還有吃谷雨茶的習俗。還有傳說,家有老人的,老人咽氣時喝一口清明茶,到了轉(zhuǎn)世就會清清楚楚為人,明明白白辦事。
米酒
中國的酒文化千百年來為世代文人墨客所吟頌。不同地方不同民族的酒能展示出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秉性。酒成了一種象征,一種特有的文化現(xiàn)象。
稻鄉(xiāng)的酒,總體來說,不論是燒酒、米酒、苦酒還是甜酒,入口的第一個感覺是清香、甘甜。稻鄉(xiāng)土生土長的稻谷是糯禾,侗族的酒大多是用糯米所做,清香、甘甜、平和,因而人們都喜歡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