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先品造型、神韻
唐三彩各種形象的馬都氣宇軒昂,有個性,有情調,有姿態(tài),線條流暢,骨肉停勻,神完氣足,每匹馬都有著獨特的動感造型,馬頸或伸展、或收縮、或左顧、或右盼,千姿百態(tài),栩栩如生,即使是站立的馬眼睛也是有動態(tài)的,再加上斑燦絢麗的彩釉,使馬的造型更是不同凡響。
真品三彩馬都是使用模制法成型,雙模左右拼合而成,局部修胎。馬肚中間留有一孔洞,透過孔洞可以清楚地看到馬脊處留有合模時的痕跡,并可以看到器壁上留有一些不規(guī)則的手工痕跡。而仿品內部通常是平滑的。真品三彩馬尾部和身軀均連為一體,燒制時由于臀部和尾部大小不一,所以尾部常常容易燒過火,看上去感覺稍有殘損。仿品中器型較大者往往采用分件制作,有的在馬尾部留有插孔,燒成后再插入,然后再上釉二次燒制而成。因此,馬尾部破綻往往難以掩飾。
第二步查胎體、胎質
三彩馬的胎料大都經過反復淘洗,雜質很少,用肉眼觀察比較柔軟細膩。所用瓷土為高嶺土,具有堅柔粘韌的特性。基本色調為白色,也有白中略微泛黃的,露胎處手感極為細潤。次等仿品通常由于原料淘洗不凈,胎質雜質較多,顯得比較粗糙。有些仿品火候掌握不當,會使胎質過硬,叩之會發(fā)出類似瓷器的清脆聲。
真品唐三彩的胎體如若用指甲輕劃會出現(xiàn)一道白色的痕跡,用力挖摳可挖出漕溝,掉下如細粉的白沫。也有的胎質較硬,但也會掉下一點粉末。仿品則由于燒制時火溫偏高,燒出來的胎體堅硬無比,沒有這一特征。
同為真品,陜西和洛陽的三彩馬也有不同之處,陜西三彩馬胎質多數(shù)為白色,或白中閃紅,胎中細小顆粒多一些,顯得略微粗糙一些,而洛陽產的手感更為細膩。有些產品坯體修整略顯草率,不如洛陽產光潔。有的底部有短小“窯縫”。用放大鏡觀察,可看到細微的鐵褐色雜質,胎體分量略重于洛陽產三彩馬,而洛陽產三彩馬的胎質更為潔白細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