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客家粿、南華面到閩式小吃,再到粗獷不羈的阿美野菜、鮮腴豐美的龍蝦魚貝,吃在花蓮,不僅可嘗到好口味,也吃出當地的文化與歷史。
東部后山夾處在大山與大海間,特殊的特產風貌加上多樣的住民色彩,使得本地的飲食風貌迥異于西部,呈現出粗獷的野性。
花蓮是阿美族的原鄉(xiāng),山產野菜自成花蓮飲食的一大特色;郊野遍生的過貓、秋葵、山蘇、藤心、昭和草、山苦瓜,半天筍(檳榔心),都是花蓮人津津有味的盤中佳肴,其中藤心排骨、炒山蘇是最受歡迎的菜色。
漢人開發(fā)花蓮的歷史較淺,而花蓮的餐飲也缺乏承傳久遠的名店,但入墾的先民把原鄉(xiāng)小吃帶來,博采東部特有的特產,竟也另辟天地;其后來自大陸各省的移民,更壯大了花蓮小吃的陣容。
花蓮市是后山第一大城,又是游客進出后山的門戶,特色小吃具體而微地匯聚于此,溝仔尾是歷史悠久的老字號,舊火車站廣場則是新興的夜市,二者各有所長,是品嘗花蓮小吃的入門站。再加上老街小巷的名店、食鋪,絕對讓外地的游客吃得嘴都合不攏,不虛此行。
溝仔尾夜市
花蓮人口中的“溝仔尾”,自日據時代以來就是重要市集,商家就沿著自由街、明義街間的大排水溝上搭起,故得“溝仔尾”之名。今日溝仔尾是采買花蓮薯等名特產的大本營,更是啖海鮮、吃宵夜的好去處。位于自由街上的10多家海鮮商家,每屆中午使紛紛開市,愈晚人氣愈旺;暖暖的燈光將攤前的現流魚、蝦蟹貝類映照得鮮美欲滴,不少餐廳亦提供日本料理,其中以“竹陽”、“三葉”兩家最知名。竹陽以海鮮處理速度快著稱,其中招牌龍蝦三吃,第一道沙西米端上桌時,龍蝦頭還會動,而獨門的快速冰功,也使肉質吃起來透脆;三葉則是其中最老牌的一家,主打龍蝦及鮮魚沙西米。
周記筒仔米糕
老店
地址:公正街4-19號(中央市場內)
總店
地址:南京街195號
店內特色:筒仔米糕、排骨湯
米粒黏、肉燥香,周記筒仔米糕香噴噴的勁兒,源自于一絲不茍的制作過程;黏質佳的糯米先炒過,肉餡則精選瘦肉炒香,接著放進蒸龍內蒸到熟透;端上桌前,灑上花生粉與甜辣醬,尋常小吃嚼來口頰生香。此外,店內還有四神湯與排骨湯,排骨湯不放香料,完全蒸出原味,相當爽口。
舊站夜市
中山路頭、花蓮客運總站旁的廣場,是花蓮舊站拆除后留下來的偌大空地。白天是空蕩的停車場,入夜后卻搖身變成“尋飽”的地方,五、六十家的攤販和數不清的人潮,把這處新興的夜市炒作得頗有名頭。從毛蟹、海鮮、廣東粥、棺材板、臭豆腐到冰品、鹽酥雞、鹵味,五花八門的小吃,幾乎網羅所有令人喜愛的口味。
銘師父美食小吃
地址:林森路226號
店內特色:翡翠海膽、奶油焗龍蝦、蓮花蟹肉羹、山藥涼糕
憑著對材料“個性”的掌握以及豐富的創(chuàng)意,阿銘讓食客永遠充滿驚喜,翡翠海膽、奶油焗龍蝦、蓮花蟹肉羹這幾手海鮮料理,都遠近馳名。而貌不起眼的野菜,經由阿銘巧手處理,一樣也能成為上得了抬面的“大菜”,如涼爽可口的山藥涼糕即是。
花蓮縣幅員狹長廣大,概可分為縱谷的山線及海線兩路。花蓮海岸線平直,良港無多,海鮮小吃不若毗臨的宜蘭、臺東般素享盛名。僅在七星潭、鹽寮及石梯港一帶,有粗具規(guī)模的海鮮街;量雖單薄,但各種現流魚類,加上龍蝦、貝類等豐富海產,經巧手烹制,一樣引人食指大動。縱谷區(qū)則薈萃了各地的人文物產,南華的北方面食、鯉魚潭的活跳蝦、鳳林的客家粿、光復的阿美風味菜、舞鶴的茶餐,各領風騷。
滿妹豬腳
地址:萬榮鄉(xiāng)萬森路22-1號(近萬榮火車站)
店內特色:鹵豬腳、鹵結腸
平交道旁的小店像個家庭伙食堂,身為客家人,滿婆婆做出來的鹵味頗有客家菜咸、香、油的特色,其中招牌的鹵豬腳系先炸后鹵,皮滑肉嫩;而鹵結腸則是一串腸結,乃為在燉鹵過程保持腸中津液?煽诘柠u味配上白飯,可讓人不知不覺添上好幾碗。
鯉魚潭活跳蝦
友樂飯店
地址:壽豐鄉(xiāng)池南村池南路一段74號
店內特色:金線蓮土雞、蝦餅
鯉漁潭盛產的鯉魚、鰱魚、福壽魚、小蝦,都是湖畔10多家餐廳的盤中佳肴,其中尤以活跳蝦最為著稱;將小蝦泡在酒、醋、姜、蒜調成的料理中,上桌后燜個3~5分鐘,待蝦子暈眩后便撈起往嘴里丟,原味十足。此外,湖畔的友樂飯店則以金線蓮料理聞名一方。金線蓮有“中華藥王”之譽,原生于海拔800~1800公尺的暖帶林中,據說可活絡細胞、養(yǎng)肝、治痛風。友樂率先以金線蓮入菜,除了燉土雞、炒蛋、作肉絲湯之外,還制成藥酒,風味別具。
鳳林肉圓專賣店
地址:鳳林鎮(zhèn)中正路二段163號
店內特色:菜包、草仔粿、發(fā)粿、碗粿、粄條
鳳林是花蓮客家人聚居最多的地區(qū),這家中正路農會旁的小吃店,就以新鮮、純手工、純米做、不摻其他植物粉的客家粿聞名;老練的“蒸工”,蒸出恰到好處的甜黏口感,加上香噴噴又實在的餡料,吃得人滿嘴都是。菜包、草仔粿、發(fā)粿是這里銷路最好的三種,但皆限上午供應;另外,以純糯米制成的碗粿,口味分甜咸兩種,同樣聲名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