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縣秦廟皮影戲復興在望
秦彥然保存下來的用牛皮制成的老皮影
修補皮影
皮影戲深受小朋友的歡迎
作好表演準備
認真表演皮影戲
讓皮影戲在豫東傳承下去
皮影戲是一種集雕刻、動畫與說唱為一體的綜合性藝術形式。表演者用皮革制作成人或物的形象,靠燈光將其影子投射到幕布上,道具在表演者的操作下,做出各種動作,同時配以說唱,是一種獨特的戲曲藝術。皮影戲簡便易行,兩人即可表演,一人操作道具兼說唱,另一人伴奏鼓、梆子等樂器。皮影戲雅俗共賞,很受歡迎。在豫東一帶,目前只有睢縣的秦廟村有此劇種,會表演的也僅剩下75歲的秦彥然老藝人了。
秦廟皮影戲已有幾十年的歷史。1943年,河南鬧災荒,15歲的睢縣少年張立明逃荒要飯來到安徽蚌埠,見到有人表演皮影戲,便投師學藝。后因受不了師傅的虐待,張立明偷偷跑回老家,與學唱墜子的同胞兄長張立興合計準備同演皮影戲。經(jīng)過一年的刻苦鉆研,張氏兄弟表演的皮影戲便在豫東出了名,表演的劇目主要是《西游記》和《東游記》。張立明嗓子好,唱男像男,唱女像女,再加上他嫻熟的操作技巧,表演很受群眾歡迎,演到哪兒紅到哪兒。新中國成立后,張氏兄弟的皮影戲曾加入睢縣曲藝隊,走遍河南各地。
1953年,張立明收本村20歲的青年秦彥然為徒。1967年,年僅39歲的張立明去世,其兄張立興于1984年去世,再加上電影、電視的沖擊,秦廟皮影戲逐漸走入低谷。目前,秦廟皮影戲傳人只有75歲高齡的秦彥然一人。令人欣喜的是,睢縣文化館館長張祖營對挖掘、光大皮影戲十分熱心。他組織了一批有一定表演功底的年輕人,跟著秦彥然學習表演皮影戲。為了制作皮影,張祖營買來了驢皮,在秦彥然的指導下,和同事們一起動手,制作了一組皮影道具。目前,這個小皮影劇團已經(jīng)能夠表演簡單的劇目了,銷聲匿跡了幾十年的豫東皮影戲,正在以嶄新的面貌出現(xiàn)在廣大觀眾面前。我們相信,在這些熱心人的努力下,睢縣秦廟皮影戲一定能夠重放異彩,再現(xiàn)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