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件保存完好、形文俱佳、造型時代特征明顯的西周時期青銅器珍品成為中國文字博物館中最閃耀的“明星”,這批具有很高的科學(xué)、藝術(shù)、歷史價值的青銅器珍品堪稱中國文字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
據(jù)博物館工作人員介紹,這八件珍貴文物包括太師虘簋、伯梁其盨、善夫吉父酃、善夫吉父鬲、環(huán)帶紋銅壺等,是國家文物局為了支持中國文字博物館的文物征集工作,確保中國文字博物館震撼開館,于今年3月4日向中國文字博物館移交的。這八件文物的銘文從15字到70字不等,是西周時期青銅器中的珍品。
其中,太師虘簋是8件青銅器中銘文最多的一件,共70字,記載周王十二年正月既望甲午日,賞賜太師虘的史實,對研究西周晚期歷史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和學(xué)術(shù)價值,這件太師虘簋通高18.7厘米,口徑21.5厘米,腹深9.7厘米,足徑23厘米,重10千克,形制特殊,甚為少見。據(jù)悉,完整的太師虘簋應(yīng)為一組4件,目前,4件太師虘簋已全部現(xiàn)世,另外3件分別藏于上海博物館、故宮博物院和上海崇源公司。
伯梁其盨,通高19.5厘米,口縱15.5厘米,口橫22.8厘米,腹深10厘米,伯梁其盨共有銘文4行,共31字,記載伯梁其制作此盨,為周王祈福的事。
2件善夫吉父酃,每件通高37.6厘米,口徑15.2厘米,腹深30.4厘米,蓋榫和口內(nèi)壁各有銘文15字,對研究西周歷史及“善夫吉父”家族有重要意義。
3件善夫吉父鬲,每件通高12厘米,口徑16.7厘米,腹深6.8厘米,系西周晚期標(biāo)準(zhǔn)器,這3件鬲保存完好,各有銘文17字,對研究周朝青銅器及生活禮儀具有重要價值。
環(huán)帶紋銅壺通高54.5厘米,口徑17厘米,腹深41.6厘米,壺形制、紋飾屬西周晚期典型器制,形體壯美,無銘文,具有較高的藝術(shù)價值。
據(jù)介紹,中國文字博物館是我國首座以文字為主題的國家級博物館,集文物保護(hù)、陳列展示和科學(xué)研究功能為一體,16日于甲骨文的故鄉(xiāng)河南省安陽市正式開館。目前,中國文字博物館共入藏文物4123件,輔助展品1058件、其中一級文物305件。(記者李亞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