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觀樓
大觀樓位于昆明城區(qū)西南部,地處滇池北濱,與太華山隔水相望,在過去被稱為“近華浦”。早年因滇池水位很高,宋元時,大觀樓一帶還波濤滾滾。元明以來,不斷開挖海口河,滇池水位下降,水域縮小,現(xiàn)在的大觀樓一帶才漸露水面,成為小島,但周圍仍是一片水鄉(xiāng)澤國。大觀樓始建于清朝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滴醵拍辏矒嵬趵^文路過此地,見此處湖光山色優(yōu)美,視野開闊,于是大興土木,挖池筑堤,種花植柳,興建了大觀樓及周圍建筑。大觀樓原為二層,因面臨滇池,登樓四顧,景致極為遼闊壯觀,故命名為“大觀樓”,并與岳陽樓、黃鶴樓齊名。
鸛雀樓
鸛雀樓在其故址所在地山西省永濟市,建于北周時期,因鸛雀經(jīng)常棲息其上而得名,元朝初年毀于戰(zhàn)火,重建于1997年。鸛雀樓前瞻中條山,下瞰黃河,景色壯美,歷代文人墨客留詩者眾多,其中以唐代詩人王之渙所作《登鸛雀樓》尤為著名。 整個鸛雀樓景區(qū)以鸛雀樓獨特的人文底蘊和厚重的黃河文化為根基,以地域歷史文化為特色,以弘揚愛國主義為主題,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磅礴氣勢為主旋律,形成了晉南地區(qū)旅游的一個新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