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是個大舞臺,你方唱罷我登場,一個個“雷人”營銷把旅游推到了風尖浪口。自“宜春,一座叫春的城市”開始,旅游雷人營銷便層出不窮,而且頗有些直奔“下三路”的趨勢。面對種種雷人旅游營銷,我們不僅要問:旅游營銷的目的是什么?真正吸引游客的又是什么?也許這才是旅游營銷需要關注的重中之重。
張家界官員變身“稻草人”拍旅游版《江南style》
旅游營銷庸俗化 宣傳直奔“下三路”
不久之前,58歲的張家界市旅游局正處級調(diào)研員鄭亞平披上稻草,在張家界版《江南style》中客串了一把,使得“張家界版江南style”迅速躥紅網(wǎng)絡。如果說,“張家界版江南style”是借勢宣傳,湖北利川針對重慶的旅游廣告語“我靠重慶、涼城利川”是“劍走偏鋒”,那么桂林某公園“女性穿短裙半價入園”的優(yōu)惠活動則直奔“下三路”,以“優(yōu)惠、尊重女性”的名義,利用曖昧的想象,嚴重侮辱了廣大女性游客。
其實,近年來各種“雷人”旅游營銷層出不窮。例如,湖南張家界的“南天一柱”易名為“哈利路亞山”、湖南周洛的“處女免票游”、湖北神農(nóng)溪的裸體纖夫、信陽某景區(qū)的“胸圍C罩杯、無性經(jīng)驗者”采茶女招聘和寶雞某景區(qū)的“土匪搶親”旅游等。
“旅游營銷,之所以雷人,是因為很多地方的旅游管理者犯了‘想象力缺乏癥’。”從事旅游營銷研究的鄭州大學旅游管理學院王剛偉老師表示,現(xiàn)代社會信息大爆炸,人們每天要接觸海量信息,傳統(tǒng)的“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營銷時代已經(jīng)過去了,旅游管理者必須尋求新的營銷方式,但由于想象力不足,創(chuàng)意缺乏,一味的跟風和媚俗儼然已經(jīng)成為旅游營銷的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