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適在哲學上是永嘉學派的代表,他持唯物主義觀點,反對空談性理,提倡"事功之學",重視商業(yè),主張?zhí)岣呱倘说匚,觀點與朱熹、陸九淵對立。在詩文創(chuàng)作上,繼承韓愈"務去陳言"、"詞必己出"的傳統(tǒng),從觀點到文字均力求新穎脫俗,提倡獨創(chuàng)精神,主張"片辭半簡必獨出肺腑,不規(guī)仿眾作"(《歸愚翁文集序》)。其文雄贍,才氣奔逸,尤以碑版之作簡質厚重而著名當世。他不滿江西詩派奇拗生硬和"資書以為詩"的詩風,而傾向于晚唐,尤其尊崇姚合、賈島的流利清淡。與"永嘉四靈"(見四靈體)徐照、徐璣、趙師秀、翁卷等人友善,曾刊印他們的詩集,并極力推崇,如在《徐文淵墓志銘》中說"四人之語遂極其工,而唐詩由此復行矣"。他的詩"用工苦而造境生","艷出于冷,故不膩,淡生于煉,故不枯"(《宋詩鈔·水心詩鈔》)。所作不限于五律,多五七言古,題材大于"四靈"。
葉適講究“功利之學”,認為“既無功利,則道義者乃無用之虛語”。主張“通商惠工,以國家之力扶持商賈,流通貨幣”(《學習記言》),反對傳統(tǒng)的“重本抑末”即只重農(nóng)業(yè)、輕視工商的政策。強調“道”存在于事物本身之中,“物之所在,道則在焉”。物由氣構成,五行八卦都是氣的變化形態(tài)。提出“一物為兩”、“一而不同”的關于事物對立統(tǒng)一的命題,認為事物對立面處于依存、轉化之中,但強調“止于中庸”。認識上主張“以物用不以己用”,提倡對事物作實際考察來確定義理。反對當時性理空談,對于理學家們所最崇拜的人物如曾子、子思、孟子等,進行了大膽的批判。認定《十翼》非孔子作,指出理學家糅合儒、佛、道三家思想提出“無極”、“太極”等學說的謬論。在哲學、史學、文學以及政論等方面都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