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始創(chuàng)飛行大家馮如,1883年生于廣東恩平一個貧農(nóng)家庭里。他12歲隨父漂洋過海到美國謀生。他目睹美國先進工藝,認為國家富強必須依靠工藝的發(fā)達,改變中國貧窮落后面貌非學習機械、發(fā)展工藝不可。于是,他白天當勤雜工,晚上讀機械學,苦心鉆研數(shù)年,精通36種機械原理,發(fā)明了抽水機、打樁機,制成了性能優(yōu)良的無線電收發(fā)報機。
1903年12月,美國萊特兄弟發(fā)明世界上第一架飛機引起馮如極大興趣。1904年,日俄兩國為爭奪中國東北三省爆發(fā)戰(zhàn)爭。馮如得知祖國主權(quán)被踐踏,骨肉同胞遭蹂躪,非常氣憤。他沉痛地對朋友說:“日俄戰(zhàn)爭大不利于中國,當此競爭時代,飛機為軍事上萬不可缺之物……倘得千數(shù)百架飛機,分守中國港口,微特足以固吾圉,并足以懾強鄰矣。”從此,他致力于祖國的航空事業(yè)。
1906年,馮如以“壯國體,挽利權(quán)”為宗旨,向華僑籌資,開始研制飛機。在此其間,他屢遭挫折,志氣不磨,終于在1909年制成一架試驗性飛機。9月21日,他駕駛自制飛機翱翔在奧克蘭市天空,以2640英尺的航程超過萊特兄弟首次試飛852英尺的成績。美國報紙驚呼:“中國人航空技術(shù)超過西方。”
1910年3月,美國萊特和亞屈在洛杉磯表演飛行。馮如為借鑒先進技術(shù),專程前往參觀,但表演者非常保守,限定觀眾必須遠離三里。馮如雖然沒有得到教益,卻大長了奮發(fā)圖強的志氣。三個月后,他制成一架當時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飛機。那時候,孫中山先生正在美國進行革命活動。他聞訊特地趕到奧克蘭參觀馮如的飛行試驗,高興地說:“吾國大有人矣!”孫中山勉勵馮如把聰明才智貢獻給祖國。10月,馮如駕駛自制的飛機參加國際比賽。他以時速104.6公里,飛高213.2米,航程32.1公里,獲得冠軍。
當時航空是新興事業(yè),歐美各國都重金羅致人才。馮如拒絕美國的高薪聘請,于1911年3月攜飛機回國到達廣州。清政府害怕馮如暗通革命黨,對他嚴加監(jiān)視。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fā)。11月9日,廣東光復,馮如立刻參加革命軍,被任命為陸軍飛機長,準備組織飛機偵察隊。1912年,他在廣州一次飛機表演中失慎蒙難,年僅二十九歲。馮如在彌留之際,囑咐同志:“吾死后,爾等勿因是失其進取之心。”
1912年9月24日,在馮如蒙難處召開追悼大會,各界人士送來很多挽聯(lián),其中文學家何淡如的挽聯(lián)最膾炙人口:
殉社會者則甚易,殉工藝者則尤難,一霎墜飛機,青冢那堪埋偉土;
論事之成固可嘉,論事之敗亦可喜,千秋留實學,黃花又見泣秋風。
挽聯(lián)贊揚了馮如的光輝業(yè)績,表達了人們對馮如沉痛哀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