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畝荷花淀
萬畝荷花淀又名“西淀風荷”,原為新安城八景之一,被譽為“淀上仙境”,本地純種荷花,也稱之為荷花大世界。當年孫犁先生筆下的荷花淀,即為此處。景隨時移,春季游覽,淀水清清,蘆葦競出碧翠,小荷初露尖角,葉兒覆水含露,清麗可人;盛夏觀賞,微風輕拂,碧波蕩漾,荷紅葦綠,天藍水清,滿淀的荷花亭亭玉立,百里飄香,風隨荷動,荷隨風擺,花葉相依,情景怡人;秋天光顧,蘆花飛絮,劃著小舟穿行荷葉之中,采摘蓮蓬,船在水上走,人在畫中游,一派其樂融融,別有風趣?傞L2500多米的水上棧橋,曲徑通幽,浮于水上,亭臺座座,拱橋飛虹,踏橋賞荷,俯瞰接天蓮葉,映日荷花。兩個水上大平臺,形似觀蓮臺,近聞荷香,細看荷態(tài),體味融入自然、人荷合一、人水相親的生態(tài)境界。還可休息購物,品嘗小吃,觀看節(jié)目表演,將會帶來怡然自得的享受。這真是:登機遙看白洋淀,葦綠荷紅映藍天。文化苑里游人醉,再現(xiàn)明珠入畫卷。
蘆葦蕩
白洋淀的歷史悠久,據(jù)史料考證,大約形成于一萬年以前,它原是黃河故道,古雍奴澤遺址。經(jīng)大自然的變遷和先人的開辟,造就了這一地貌奇特、神秘而美麗的淀泊。白洋淀在宋朝稱白羊淀,相傳在陽光下,陣風吹來水面泛起層層白浪,似成群奔跑的白羊。到明代,淀水寬闊,清澈見底,人們站在淀邊遠眺,“汪洋浩淼,勢連天際”,才改稱白洋淀。白洋淀由143個淀泊組成,每個淀泊都有自己的名字,面積最大的一個叫白洋淀,人們以它的名字命名,整個淀區(qū)統(tǒng)稱白洋淀。淀區(qū)內(nèi)萬畝以上的淀泊有7個,除白洋淀外還有燒車淀、撈王淀、馬棚淀、池魚淀、羊角淀、后塘淀等。萬畝以下至千畝的淀有24個,如藻苲淀、聚龍淀等。淀區(qū)內(nèi)的水村有39個,水區(qū)人口9萬,村民以水產(chǎn)、蘆葦編織為主,過著豐衣足食的生活。白洋淀的蘆葦是一大特產(chǎn),品種多達10余種,蘆葦面積11.6萬畝,年產(chǎn)量8895萬斤。每逢春夏秋季,遍布于淀中的蘆葦郁郁蔥蔥,游船穿行其間,會有神秘莫測之感,似入迷宮。抗日戰(zhàn)爭期間,那些雁翎隊員就是利用有利地形,神出鬼沒把日本鬼子打的暈頭轉向,使得日偽軍不得不退出水區(qū),龜縮到縣城,最后只得舉手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