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不動筆、不理睬就是北宋那些大文人對于開封鐵塔的態(tài)度。盡管鐵塔是完成在北宋時期的偉大的建筑作品,但是,北宋的大文人沒有一個人為它寫過什么。就如唐朝大詩人白居易在洛陽龍門長期居住,卻沒有留下和龍門石窟有關(guān)的文字。北宋的那些大文人認(rèn)為,鐵塔是一個勞民傷財?shù)臇|西,對修建鐵塔有意見。但鐵塔是皇帝下令要建造的,文人再大,也不好說什么,于是,大家就選擇了沉默。北宋的那些大文人從憂國憂民的立場出發(fā),認(rèn)為鐵塔是一座過度奢華又沒有實用價值的建筑,白白耗費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實在是一種揮霍和浪費。但是,鐵塔又是皇帝建造的,不能隨便議論,所以,那些大文人只好對鐵塔保持了集體沉默。這也許是最好的方式了。
明朝的大文人李夢陽到開封來游玩,看到鐵塔,賦詩一首:“鐵塔峙城隅,川平愈覺孤。登天盤內(nèi)磴,落日影東湖。”李夢陽還在詩里問:“何年藏舍利?光彩射虛無。”明朝寫《汴京遺跡志》的開封人李濂為鐵塔寫道:“寶塔憑虛起,登游但幾重。”
開封的鐵塔是北宋皇帝建造的,它不是文人的精神家園,所以,也無法強(qiáng)求文人寫詩來記述或寄托什么。不過,北宋的皇帝們很在乎開封的鐵塔,不惜花費重金進(jìn)行多次修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