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說牛,有不少人可能還不知道,牛在中外神話故事中占有重要一席之地,而且在不同的神話中,顯露著或忠厚或兇惡的不同面目。
楊柳青年畫 春牛圖
中國民俗學會名譽理事長烏丙安教授說,牛在農耕文化中起到了重大作用,推動了人類文明的發(fā)展。早在原始時代,人類的動物信仰和圖騰信仰中就包括了牛。中國古代典籍《山海經》中有人面牛身的神靈形象;苗族、布依族等許多民族都實行過牛崇拜;印度的《吠陀》及信仰中將牛視為神圣的獸類;古埃及氏族嚴禁捕殺牛、狒狒等動物,認為這是他們各氏族祖先的親族;南非許多氏族以牛為圖騰;中非有的部落尊稱野牛為“父親”。
在中外各族神話中,牛屢屢扮演著重要角色。在漢族傳說中,混沌初分時,是老鼠先咬開天,牛又辟出了地,然后才有了人和萬物。在納西族、塔吉克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撒拉族及哈尼族中,也流傳著神牛創(chuàng)世的神話。中國的民間傳說中,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婦孺皆知,故事中那頭老牛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還有一則民間故事說,牛本來是玉皇大帝殿前的神將,后來自告奮勇到人間去播撒草種,但由于在南天門摔了一跤,將玉帝“走三步撒一把草種”的旨意,誤記成“走一步撒三把草種”,結果荒草遍野,牛被罰到人間吃草,還得幫農民種地干活。牛到人間后任勞任怨,贏得人們的尊敬。
有意思的是,可能受到自然界中野牛兇猛狂暴的影響,神話傳說中牛有時也被塑造成兇神惡煞。中國神話傳說中陰曹地府有牛頭馬面,《西游記》中有號稱“平天大圣”的牛魔王,希臘神話中的彌諾陶洛斯是半牛半人怪,住在克里特迷宮中吃進貢的童男童女,后來被斬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