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曹操高陵的發(fā)掘與認證,三國文化熱風靡全國。4月1日,由中國文物交流中心主辦,匯集全國34家博物館精美三國文物的“英雄時代——大三國志展歸國匯報展”將在河南博物院開幕。目前展覽正在緊張的布置當中,大河報記者昨天獨家進入展覽現(xiàn)場,親身感受了濃濃的三國文化氛圍!
歷史與演義的融合
“英雄時代——大三國志展”是一個中日聯(lián)合推出的文化交流項目,展品也是由中日專家歷經3年尋訪,從中國11個省市34家文博單位的藏品中遴選而來。從2008年5月到2009年3月,展覽先后在東京、北海道、神戶、福岡、名古屋等地舉辦,之后又轉赴國內進行匯報展。在日本期間,參觀人數(shù)超過了100萬人次,創(chuàng)下了中國文物展覽在日本展出觀眾最多的紀錄。在國內展覽,也是走一路火一路。
昨日,記者走進河南博物院展廳,看到工作人員正在緊張地布置展覽。有些文物已經進入展柜,有些文物還靜靜地躺在箱子里。正在忙碌的河南博物院副研究員王景荃介紹說,展覽展出各種文物130多件(組),其中國家一級文物達50多件,還有一些是只能在課本中看到的國寶級文物。王景荃說,此次展覽是歷史與演義的融合,一部分以東漢末年經三國至西晉為主線的《三國志》為藍本,展品為各地博物館館藏的這段時期的文物,又以兵器、政治、莊園、娛樂等為單元進行展示;另一部分則以《三國演義》為主線,展示了后人對三國歷史的演義和藝術創(chuàng)作。
環(huán)首鐵刀、諸葛亮連發(fā)弩等冷兵器,仿佛依稀可見三國爭霸的烽火狼煙;宴樂、造酒、出行畫像磚讓人對千年前生活的遐想少了些留白;說唱陶俑、諸體書法的藝術精神詮釋著建安風骨、魏晉風度……
文物中的曹操家族
從漢代到魏晉,曹操家族是非常顯赫的,甚至影響、改變了中國歷史的進程。在展覽中,有不少文物與曹操家族有關。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曹操父親曹嵩的銀縷玉衣!
玉衣一般是皇帝、諸侯王和高級貴族死后的殮服,即用金屬絲線將玉片穿綴而成的尸罩,相傳可保存尸身不腐。根據(jù)身份等級的不同,可分為金縷玉衣、銀縷玉衣、絲縷玉衣、銅縷玉衣。曹嵩的銀縷玉衣是在安徽亳州曹氏宗族墓群發(fā)掘出土的。曹氏家族自曹騰發(fā)跡后,形成一個龐大的官僚群,其宗族墓地廣大,而且等級很高,大多為磚石結構的多室墓,墓門多為石結構,飾有畫像刻石,墓室墻壁、券頂繪有彩色壁畫。
記者在現(xiàn)場看到,文物柜中的玉衣保存比較完整,整個輪廓清晰可辨,頭部還帶有玉枕。王景荃介紹說,曹嵩的銀縷玉衣全身由2464片大小不等的玉片和銀絲編綴而成,分為頭部、上裝、手袋、褲、靴5個部分,此外還附帶玉枕。這種玉衣殮葬的方式在漢代尤為盛行,能使用銀縷玉衣的是諸侯王、列侯、始封貴人、公主一級的人物。曹魏時代,由于流行薄葬,這種玉衣殮葬的形式逐漸消失。曹操雖然是以天子的禮儀埋葬的,但卻沒有發(fā)現(xiàn)玉衣。從這一點上看,曹操不如他爹奢侈。
展覽中,有一件是曹操書法“袞雪”的拓片。這兩個字原刻在陜西漢中褒河水中的一塊巨石上,高70厘米,長181厘米,隸書“袞雪”,署名“魏王”。這兩個字的來歷據(jù)說還有一段故事。公元209年,曹操與劉備爭奪漢中失利,又錯殺楊修,懊悔之余,曹操來到褒谷山口,當時正值夏秋之交,褒河水波浪翻滾,激流涌雪,曹操感慨之余揮筆寫下“袞雪”二字。隨從提醒曹操,“袞”字少了三點水,曹操卻打趣道:“江中之水甚矣,何須畫蛇添足?”是不是曹操所書,學界有不同的看法,但不影響在中國書法史上有著極重要地位的《漢魏十三品》!
“銅雀春深鎖二喬”中的銅雀臺到底長啥樣?此次展覽不單現(xiàn)場做了模型展示,還展出了從河北臨漳鄴城遺址銅雀臺出土的龍首石構件。王景荃說,此青石螭首應為銅雀臺轉角處的角螭首,屬于銅雀臺裝飾螭首中體量最大的一種類型!
展覽還展出了山東曹植墓中出土的磚銘拓片影印件等與曹氏有關的資料。來自河南臨潁漢獻帝廟的“受禪表”拓片記載了魏王曹丕受漢獻帝之禪讓,立為魏國皇帝的史實!
“搖錢樹”與“百花燈”
大地有泉皆化酒,長林無樹不搖錢。“搖錢樹”在民間傳說中非常神秘,究竟會是什么樣呢?這次展覽中展出了一件出土于四川省廣漢市萬福獅象村的東漢綠釉陶座銅搖錢樹,記者在現(xiàn)場看到,“搖錢樹”高度超過1.5米,而且制作精細。樹座為紅陶綠釉,上塑“天祿”、“辟邪”二神獸。樹身為青銅質,由樹干、樹葉和朱雀組成。樹干分六節(jié),上掛大小葉片64片。小葉片分別插在大葉片兩側。大葉片分三種造型,一是桑葉狀,上鑄“五銖”9枚和西王母坐像、仙人騎驢、狩獵等圖案;二是松柏狀葉片,上鑄“五銖”5枚,西王母坐像等;三是小葉片,上鑄“五銖”3枚,樹梢為一展翅朱雀。王景荃說,搖錢樹采用失蠟法范鑄,造型精美,工藝精湛。此類物件是東漢四川地區(qū)墓葬中特有的器物,具有較高藝術及研究價值。
展廳中,與“搖錢樹”遙遙相對的是出土于河南濟源的“百花燈”。該燈高度超過1米,由底座、承盤、擎柄三層組成。球面底座上滿布捏塑成型的形態(tài)各異的動物,承盤上有羽人御龍飾件,擎柄中部有四枝鶴形燈盞,上部有鳳形頂燈。燈身上既有紅彩、白彩、黑彩,還有紫、紅褐、黑褐等色調。工作人員介紹說,這座燈的標準名稱叫“彩繪神獸多枝陶燈”,因其形如花枝俗稱“百花燈”。這類東西不是實用品,而是墓葬中用的,就是民間傳說中的“長明燈”吧!
曹操高陵文物展現(xiàn)
曹操高陵的發(fā)掘與確認,引起世人注目。大三國志展到河南展出,會不會增加曹操高陵的文物呢?王景荃介紹說,河南博物院為這個展覽新增充實了不少文物。曹操高陵的出土文物因為還在整理當中,出于保護文物的需要,一般不會很快展出。此次是否展出,目前還在協(xié)商當中。曹操高陵的考古發(fā)現(xiàn)肯定會在展覽中體現(xiàn),使其成為大三國志展河南站的一個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