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手藝‖民間收藏‖鳳翔彩繪泥塑
鳳翔彩繪泥塑為陜西省鳳翔縣的一種民間美術(shù),當?shù)厝朔Q“泥貨”。鳳翔縣位于關(guān)中平原西部,境內(nèi)出土的春秋戰(zhàn)國及漢唐墓葬中均有泥塑的陪葬陶俑,可見其泥塑工藝歷史之久。
鳳翔泥塑汲取了古代石刻、年畫、剪紙和刺繡中的紋飾,造型夸張,色彩鮮艷,深受人們喜愛。過去逢年過節(jié)或趕廟會,當?shù)厝艘阅嗨転槎Y品,加孩子滿月,長輩要送坐虎。
溯源:近年來鳳翔彩繪泥塑主要分布在城關(guān)鎮(zhèn)六營村及周邊地區(qū)。據(jù)說,明朝的時候,朱元璋軍隊一部中的第六營兵士屯扎于此,這個村便命名為“六營”。這些來自江西的兵士有制陶手藝,閑暇無事,就和土為泥,捏制各種形態(tài)的泥活兒當做玩具,并且彩繪示人。后軍士轉(zhuǎn)為地方居民,其中部分人重操入伍前的陶瓷制作手藝,利用當?shù)卣承院軓姷陌灏逋,和泥捏塑泥人,制模做偶彩繪,然后到各大廟會出售。當?shù)乩相l(xiāng)購泥塑置于家中,用以祈子、護生、辟邪、鎮(zhèn)宅、納福。
六營村的脫胎彩繪泥偶由此出名,并代代相傳,成為我國民間美術(shù)中獨具特色的精品,在國內(nèi)外享有盛譽。
藝術(shù)特色:
鳳翔彩繪泥塑有三大類型,一是泥玩具,以動物造型為主,多塑十二生肖形象;二是掛片,有臉譜、虎頭、牛頭、獅子頭、麒麟送子、八仙過海等;三是立人,主要為民間傳說及歷史故事中的人物造像。
鳳翔泥塑共有170多個花色品種,其中有半人高的巨型蹲虎、虎掛臉,也有小到方寸的小兔、小獅;制作中使用黑粘土、大白粉、皮膠等,有模具定性,造型洗練、夸張,裝飾華美富繁,色彩艷麗喜慶,形態(tài)稚拙可愛,在全國眾多的民間泥塑中獨樹一幟。
鳳翔泥塑的工藝程序為制模、紙筋、入泥、脫胎、掛粉、勾線、彩繪和涂漆。鳳翔泥塑制作方法簡使易行,造型生動,色彩別具一格。其用色不多,以大紅大綠和黃色為主,以黑墨勾線和簡練筆法涂染,對比強烈,使人愛不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