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在中國文字博物館體驗文字華容道游戲。記者 楊之甜 攝
2月12日,農(nóng)歷大年初三,夜色下的中國文字博物館燈光熠熠,一場跨越千年的漢字“奇妙游”如約而至。
當晚,中國文字博物館啟動“一字千年·龍行龘龘”博物館奇妙夜春節(jié)系列活動,突出“夜游”,以“護照”打卡為亮點,以龍年主題燈飾夜景為環(huán)境依托,活動設置了14處體驗活動和打卡地,以體驗甲骨文字文化、中國傳統(tǒng)技藝、漢字民俗為主要內容,以形式多樣的博物館社教活動為輔助,同時在中國文字博物館中心廣場舉辦文創(chuàng)集市,打造了一場復合型、創(chuàng)新型的夜游博物館文化盛宴。
當晚不到7時,宣文館正門外,身穿漢服的大小游客摩肩接踵,在安檢人員引導下有條不紊地入館。漢服秀、夢回大唐、甲骨文韻律操等節(jié)目依次上演,拉開了夜游活動序幕。鼎喵喵、鼎小喵兩個吉祥物人偶穿梭在游客之間,憑借萌趣外形、可愛笑容引得大小朋友爭相與之合影。
當晚活動同時在宣文館、徽文館內舉辦,在兩館前臺領取到“字博護照”的游客,可以在打卡處蓋章,集齊印章就能領取一份禮物。安陽市紅廟街小學教育集團紫薇校區(qū)三年級學生張宥萱一進宣文館大廳就迫不及待去領“護照”,她戴上會發(fā)光的小龍角發(fā)卡,用甲骨文書寫了“生生不息”書簽,用甲骨文“龍”字雕版在紅紙上體驗印刷文明,用金色墨汁制作龍形拓印,不一會兒就集了近10個印章。“我最喜歡‘冰心玉壺’的環(huán)節(jié),6支箭我一共投進去5次,古人的游戲可真好玩!”張宥萱高興地說。
“老師,可以教我自己蓋章嗎?”安陽市實驗幼兒園大四班的岳銘垚小朋友對每個打卡點的印章頗為感興趣,每次打卡完畢都有禮貌地向工作人員詢問印章圖案是什么意思,并在指導下自己蓋上章,還化身小小志愿者向其他小朋友分享自己的打卡經(jīng)驗。“博物館奇妙夜真太奇妙了!”岳銘垚開心不已。
在徽文館一樓“拓古傳今”打卡處,孩子們爭著搶著想要拓印瓦當。在工作人員指導下,來自深圳的小游客齊尚宸將領到的紅紙鋪開,放在桌面上的瓦當上,輕輕拿起蠟筆涂抹,不一會兒,一幅瓦當拓印圖就出現(xiàn)在眼前。“春節(jié)到安陽是探親,偶然間得知中國文字博物館在搞夜游活動,很好奇就來參加。”齊尚宸說,漢字深厚的文化底蘊讓他震撼,回深圳一定要把這次奇妙的體驗講給老師和同學聽。
“我們特別策劃‘夜游’活動,就是想讓更多公眾走進博物館,關注和感受傳統(tǒng)文化,特別是親自體驗漢字文化從古至今蘊含的獨特魅力。”中國文字博物館黨委書記、常務副館長寧紅亮介紹,活動還融合了中國春節(jié)傳統(tǒng)文化的元素,使廣大參觀游客在博物館里沉浸式體驗剪窗花、龍燈制作、拓印、投壺等民俗活動,帶領游客體驗漢字民俗、感受傳統(tǒng)文化,全方位集中展示漢字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
據(jù)介紹,當天活動持續(xù)兩個小時,6000余人走進中國文字博物館參加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