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入秋好時節(jié)!
陽光醇厚柔潤,在建筑物的頂端閃閃發(fā)光,把深綠的葉子催到黃透,將高粱由發(fā)白逐漸變紅,一路艷燒到天邊。
唐代詩人張說在秋日寫下
“客心爭日月,來往預期程。”
或許你客游在外,來往的行程都已經(jīng)預先規(guī)劃好。
“秋風不相待,先至洛陽城。”
可秋風不肯等待,自個兒先吹到河南去了。
提起河南的秋,
在古人筆下
是道不盡的思緒,是寫不完的風光。
追趕著秋風的足跡,請你來趟河南吧!
鄭州
在河南的秋天
有一種追憶叫
“花明柳暗繞天愁, 上盡重城更上樓。
欲問孤鴻向何處? 不知身世自悠悠。”
公元835年,失意的李商隱回到了故鄉(xiāng)鄭州,此時好友蕭瀚遠謫,幕主崔戎亡故。
九月的這天,他登上了蕭瀚生前建造的夕陽樓,對故人的懷念與對前途的擔憂亦漸漸浮上心頭。
(管城區(qū)平等街社區(qū)墻繪——夕陽樓 馬健 攝)
在河南的秋天
有一種禪意叫
“長歌游寶地,徙倚對珠林。
雁塔風霜古,龍池歲月深。
紺園澄夕霽,碧殿下秋陰。
歸路煙霞晚,山蟬處處吟。”
唐代詩人沈佺期踏著歌聲來到登封少林寺,仔細地觀賞了寺內(nèi)清幽秀美的園林景色。
在回歸的路上,看到雨后斜陽中的古寺園林被赤紅的晚霞暮煙籠罩著,聽到秋蟬如歌的鳴聲,讓人意猶未盡。
(登封少林寺)
洛陽
在河南的秋天
有一種相思叫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
秋風蕭瑟的洛陽,這里有一位名為張籍的詩人在做一件尋常的小事——寄家書。
明明已經(jīng)封好的家書馬上便要寄出,他卻又將之拆開,唯恐有什么差錯遺漏。
(洛陽白馬寺)
平頂山
在河南的秋天
有一種惆悵叫
“黃昏鼓角似邊州,三十年前上此樓。
今日山城對垂淚,傷心不獨為悲秋。”
詩人李益登上汝州郡樓,即今日臨汝的城樓,看著眼前暗淡的黃昏景色,仿似身處邊塞。
耳邊響起那熟悉的鼓角聲,想到第一次登上此樓,早已是三十年前。
(美麗汝河 李整 攝)
鶴壁
在河南的秋天
有一種離情叫
“飲酒莫辭醉,醉多適不愁。
孰知非遠別,終念對窮秋。
滑臺門外見,淇水眼前流。
君去應回首,風波滿渡頭。”
高適在淇上送別朋友,從淇上至滑臺雖非遠別,亦難排遣別愁。
朋友啊,我清楚這不是遠別,但在這個秋天,離別之情依舊在我的心中流淌。
(淇河沿岸風光秀麗 圖源:鶴壁日報)
新鄉(xiāng)
在河南的秋天
有一種餞行叫
“憶昔征南府內(nèi)游,君家東合最淹留。
縱橫聯(lián)句長侵曉,次第看花直到秋。
論舊舉杯先下淚,傷離臨水更登樓。
相思前路幾回首,滿眼青山過衛(wèi)州。”
在相當于今河南新鄉(xiāng)衛(wèi)輝市,唐代詩人楊巨源正在送別友人。
回想起二人曾經(jīng)一起作詩聯(lián)句,從開春起連續(xù)賞花,直到秋天花都開盡了,如此親密,離別時更加依依不舍。
(新鄉(xiāng)南太行秋溝)
焦作
在河南的秋天
有一種親情叫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在河南修武的云臺山上,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
那是大約是公元718年的重陽節(jié),王維登上了云臺主峰——茱萸峰,看著茱萸秋色,紅林盡染,王維不禁想起了遠方的家人。故而有感而發(fā),寫下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千古名篇。
(焦作云臺山)
濮陽
在河南的秋天
有一種遠望叫
“落日登臨處,悠然意不窮。
佛因初地識,人覺四天空。
來雁清霜后,孤帆遠樹中。
裴回傷寓目,蕭索對寒風。”
高適博覽群書,對佛教典籍頗有涉獵,集中有登佛塔詩數(shù)篇。
當時高適同眾人登上濮陽圣佛寺閣,于登高臨遠之時聯(lián)系佛教義理,感悟佛理禪趣。
(濮陽龍山公園)
商丘
在河南的秋天
有一種遼闊叫
“商丘試一望,隱隱帶秋天。
地與辰星在,城將大路遷。
干戈悲昔事,墟落對窮年。
即此傷離緒,凄凄賦酒筵。”
句中的“商丘”非現(xiàn)今之商丘,而是古邑名,在今商丘縣南。
高適為送別在宋州做司功參軍事的高姓叔叔
在秋景、廢墟的映襯下,愈加抑郁感傷。
(商丘市睢陽古城深秋景色無人機照片 圖源:新華社)
駐馬店
在河南的秋天
有一種遠行叫
“擾擾倦行役,相逢陳蔡間。
如何百年內(nèi),不見一人閑。
對酒惜馀景,問程愁亂山。
秋風萬里道,又出穆陵關。”
《別友人·一作汝南逢董校書》,又作《別董校書》是唐代戴叔倫創(chuàng)作的詩詞。
秋風萬里,象征著時間的長久和空間的遼闊,而“又出穆陵關”,或許是他心中對往昔歲月的追思與不舍。
(駐馬店紅石崖)
寫在秋天
秋天的印記打了個轉(zhuǎn)兒,
從古而來,
駕著過隙的白駒將這抹秋意送到今日的云端
在河南的秋天
美在一份澄澈
美在一份颯爽
美在一份秀逸
一入秋,就該來趟河南了
讓我們手牽手,探尋更多詩人留下的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