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7月22日來到廣州東莞,受邀為惠州一所中學雕刻孔子像。從7月24日開始,經(jīng)過二十多天緊張的工作,現(xiàn)在這座高2.11米、重約1.2噸的孔子像基本完工了。”近日,河南省漯河市市級非遺王氏木雕傳承人王敬民在電話里告訴記者。
王敬民在雕刻孔子像 王敬民供圖
記者在王敬民拍攝的工作視頻中看到,這座孔子像為黑檀木立體圓雕?鬃宇^扎儒巾,寬衣大袖,身體微微前傾,長髯垂胸,面容沉靜莊重,目光深邃,透出圣人的智慧。他兩掌疊放,左手在外,右手在里,掌心朝內(nèi),手心相合;左側(cè)腰間佩有長劍,劍柄朝后斜出。整座雕像高2.11米,以黑檀木精雕細刻而成,紋理細膩,色呈棕褐,光澤溫潤,雕刻線條流暢自然。“‘211’這一數(shù)字,寓意對學子們美好未來的祝愿。”王敬民說。
據(jù)介紹,這尊孔子像參考《論語》中對孔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的描述,以及唐代畫家吳道子的《先師孔子行教像》,按照“可親、可敬、師者、長者、智者”的形象設計定位。雕像所使用的原木是整根黑檀木,高3米、直徑0.96米,重達兩噸。“創(chuàng)作過程中,我先根據(jù)木材大小設計定稿,再用油鋸切割定型,去除多余的部分,初步塑造出作品的大致輪廓。然后用小電鋸進行修整,還要用電摩機、雕刻刀刻畫細節(jié),以達到傳神效果,最后打磨光滑、上油漆。”王敬民告訴記者,黑檀密度大、木質(zhì)堅硬,雕刻難度大,需要掌握好力度和角度,制作過程比較慢。
市級非遺王氏木雕傳承人王敬民,因精湛的技藝被業(yè)界稱為“王一刀”。2022年,王敬民登上中央電視臺《探索·發(fā)現(xiàn)》欄目,講述他在木雕上守正創(chuàng)新的故事,以及與木為伴的匠心情緣。2023年,王敬民成為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會員。
“漯河的非遺技藝能走出河南,展示在廣東的校園里,作為傳承人,我感到非常自豪。”王敬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