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七一”,我們將迎來中國共產黨的第99個生日。99年,對于一個人,也許很漫長;對于一個國家,彈指一揮間;對于一個政黨,恰是風華正茂。99年風雨歷程,99年崢嶸歲月,中國共產黨一路披荊斬棘,在神州大地上譜寫了一段段動人的旋律,領導中國人民走向一個又一個的勝利。
近年來,新鄉(xiāng)南太行在黨和政府的引領與指導下,積極開拓進取,著力推進旅游業(yè)轉型升級,不斷完善基礎配套設施,創(chuàng)新旅游綜合管理,優(yōu)化服務品質,提升多元化發(fā)展水平。2020年1月7日,新鄉(xiāng)南太行八里溝景區(qū)被國家文化和旅游部正式確定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成為新鄉(xiāng)市首家、河南省第14家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
南太行,一片英雄的土地,一片紅色的土地,這里有許許多多關于紅色的故事。在建黨99周年之際,走進新鄉(xiāng)南太行,尋找掩映在山水間的紅色教育基地,來一趟紅色之旅,去看看那個時代戰(zhàn)天斗地的地方,聆聽革命年代的故事,感悟先進黨員的愛國主義精神。
萬仙山掛壁公路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新中國成立后,1972年,郭亮村支書申明信帶領13位壯士賣掉村里所有家當,買來炸藥、鐵錘,硬是在沒有電力、沒有機械的狀況下,鐵錘破石壁,鋼絲走紅巖,全憑人力手工,開始了他們的艱難鑿山之路。歷時5年,終于在絕壁上鑿出了一條高5米、寬4米、長1250米的石洞——郭亮洞。這條通向外界的通道,也改變了郭亮村人民的命運。從此,太行明珠走進了全國甚至全世界的視線,譜寫了一個個廣為流傳的佳話。如今,萬仙山景區(qū)已經成為一個紅色精神和山水景觀完美融合的高品質景區(qū),每年都吸引一批批的黨員干部專程前來,領悟紅色精神內涵,追尋陽光旅行足跡。
萬仙山南坪村萬畝松林
萬仙山南坪村北懸崖峭壁上聳立著五個山峰,被稱為五峰山,海拔1500多米,面積一萬多畝。從1961年開始,南坪人在村黨支部書記崔電亮帶領下,掄镢頭刨坑,一粒一粒點播松樹籽,苦干25年,五峰山和周圍的溝谷山嶺都郁閉成林,成為南太行最大最早的人工林。當時因為條件有限,取水困難,村民們還要趁著下雨天去種,就這樣冒著雨栽下了一棵棵的松樹和柏樹。這里郁郁蔥蔥的靚麗風景線和這生生不息的寶貴財富,是南坪村祖祖輩輩用勤勞的汗水換來的。村民們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可貴精神,是如今的萬仙山(南坪)不可或缺的精神信仰。
天界山掛壁公路
天界山游覽區(qū)紅色景觀、自然景觀、人文景觀交相輝映。2002年十大感動中國人物張榮鎖——河南輝縣市上八里鎮(zhèn)回龍村黨支書,一位貧困山區(qū)的村黨支部書記,關掉了自己的工廠,拿出百萬元的存款,帶領群眾,冒著生命危險,克服千難萬險,苦戰(zhàn)三年,在自古無路的懸崖峭壁上,鑿通了1000多米的S型隧道,建起了通往山外的寬敞公路,被譽為“當代愚公”,創(chuàng)造了鄉(xiāng)村公路發(fā)展史的奇跡。
這一個個紅色基因凝聚成了我們偉大中華民族精神和黨的革命精神的靈魂,是我們戰(zhàn)勝各種艱難險阻的力量之源。“紅色基因就是要傳承”,心中有魂,腳下有根,一切偉大的事業(yè)都需要在承前啟后、繼往開來中推進。我們作為中國夢的參與者和見證者,要主動擔起這些紅色基因傳承的擔子,以實際行動做紅色基因的傳承者、實踐者、發(fā)揚者。立足崗位,把紅色基因化為攻堅克難的動力,牢記宗旨、永不忘本、銳意創(chuàng)新,使紅色基因滲進血脈、浸入心扉,代代相傳,共同譜寫中國夢的錦繡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