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中的瑰寶,是融入全體中國人血液里的文化自信。宋詞作為中華文明史上的一顆璀璨明珠,無論是帝王將相,還是平民百姓抑或名伶歌伎,都為我們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涵養(yǎng)著深厚的文化自信。
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辛棄疾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詞的上闋,作者著重回憶少年時代自己不知愁苦,所以喜歡登上高樓,憑欄遠眺。少年時代,風華正茂,涉世不深,樂觀自信,對于人們常說的“愁”還缺乏真切的體驗。詞的下闋,表現(xiàn)自己隨著年歲的增長,處世閱歷漸深,對于這個“愁”字有了真切的體驗。辛棄疾的這首詞,通過“少年”、“而今”,無愁、有愁的對比,表現(xiàn)了他受壓抑排擠、報國無門的痛苦,是對南宋統(tǒng)治集團的諷刺和不滿。在藝術手法上,“少年”是賓,“而今”是主,以昔襯今,以有寫無,以無寫有,寫作手法也很巧妙,突出渲染“愁”字,并以此為線索層層鋪展,感情真摯委婉,言淺而意深,將詞人大半生的經歷感受高度概括出來,有強烈的藝術效果。
紅窗迥柳永
小園東,花共柳。
紅紫又一齊開了。
引將蜂蝶燕和鶯,成陣價、忙忙走。
花心偏向蜂兒有。
鶯共燕、吃他拖逗。
蜂兒卻入、花里藏身,胡蝶兒、你且退后。
這首詞寫春景。上闋起筆點出地點,緊接兩句寫樹木花卉,展示一片濃郁春意。“引將”三句借蜂、蝶、燕、鶯,渲染春景之絢麗。下闋開頭具體寫蝶戲花。“花心”兩句賦生物以人的情態(tài),生動有趣,“拖逗”兩句,活畫出鶯、燕為花吸引卻又無可奈何的神態(tài)。“蜂兒”兩句寫蜜蜂采蜜,“藏身”二字,活靈活現(xiàn)。最后兩句以蜜蜂口吻寫,更有妙趣。上闋從蜂蝶鶯燕繞花飛舞落筆,熱鬧生動、充滿情趣;用口語、俗語入詞,在以雅為主的詞壇上別具一格,表現(xiàn)出另一種美學趣味。
“十年”大回饋,特價賞“夢華”!
為感謝游客對《大宋?東京夢華》喜愛和支持,現(xiàn)開啟“發(fā)現(xiàn)宋詞之美”活動,借助宋詞的力量,向中華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致敬,在《大宋·東京夢華》演出中追尋文化的脈絡,為助力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創(chuàng)造新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