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著背包的路上,看過許多人,聽過許多故事,見過旅行風景,就這樣,慢慢學會了長大!
01●浮戲山日出
清晨,在浮戲山上看日出,一輪紅日不負期待,沖破迷蒙的霧,打破寂靜的夜;一方異彩,揭去滿天的睡意,喚醒了四隅的明霞。冬天里看浮戲山日出,別有一番“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驚喜與滿足。下山途中還遇到了浮戲山的靈猴們,一個個呆萌的可愛極了。
早上的鞏義,街頭飄蕩著香氣。早餐店內(nèi)人頭涌動,熱氣騰騰的胡辣湯、油條、大包子,肉香、油香、蔥香四溢,肚子不爭氣的咕咕叫;店老板熱情麻利的把飯菜端上桌或打包,那種爽利和親切氣兒,是鞏義人的熱情和周到;客人的贊嘆聲、鄰里間打招呼聲、孩童的問好聲……此起彼伏。這種熱熱鬧鬧的畫面,是鞏義獨有的生活氣息。
02●永昭陵
吃完了早飯,轉(zhuǎn)轉(zhuǎn)永昭陵。古人云:“生于蘇杭,葬于北邙”,鞏義就是北宋皇帝“七帝八陵”的所在地,永昭陵里埋葬著貍貓換太子的(清平樂的主角)宋仁宗。紅墻灰瓦的千年歷史與厚重,蒼松翠柏的歷久與彌新,呈現(xiàn)的極致美學在冬日的暖陽里悄悄盛放著。
一眼望不到頭的神道,分布著栩栩如生的石雕。威武雄壯的石獅,矯首昂視,雙眉緊蹙的將軍凝聚哀氣。更有祥瑞的大象、陪伴明君的甪(lù)端、國寶級雕塑瑞禽, 隱藏其中的外國使節(jié),只有細心的小伙伴才能發(fā)現(xiàn)。
朱漆大門,塵封千年歷史,不禁想到如果徽宗沒有丟失國土,華夏是否會有另一番模樣~?
03●博物館
博物館是必定要去的,博物館是城市的文化名片,了解一座城,博物館是必選之項。鞏義的博物館就在永昭陵的旁邊,拿身份證就可以進,博物館里,有館藏文物14萬多件,慢慢瀏覽慢慢看,唐三彩、白瓷、絞胎、青花瓷……倏忽間,歷史沉浮,感受著鞏義的悠久歷史和淵源流傳的鞏窯文化,不禁間感嘆,鞏義確實是名副其實的千年古縣。
午飯,來到西義興鹵肉,據(jù)說它是鞏義的一家百年老店,是鞏義的四大名吃之一,也是“河南省十大名吃”之一。遠遠端來,聞之,香氣怡人,靜惱提神,口舌生津;嘗之,肥而不膩,入口即化,松軟適度,口感極佳,肉咸香肥而不膩,配以小蔥鹵汁辣椒油調(diào)味,剛出爐的燒餅,把肉夾在燒餅里,再美美的咬上一大口,人生四大幸事從此得再加上一件了,不然的話,人生索然無味,做人的樂趣也頓覺失了大半呦……
豬頭肉、豬蹄、燒餅、鹵雞爪、大腸、雞蛋湯……恨不能把所有美味都嘗一遍,無奈限于胃肚容量,只能挑選其中幾樣,帶著滿意和下次再來品嘗的期待,繼續(xù)下一站行程。
04●康百萬莊園
下午,來到康百萬莊園,它是全國三大莊園之一,與山西晉中喬家大院、河南安陽馬氏莊園并稱為“中原三大官宅”。它始建于明末清初,興盛、繁榮、衰落,歷經(jīng)明、清、民國三個時期,400多年?蛋偃f是明清以來對“中原活財神”康應魁家族的統(tǒng)稱,康氏家族前后十二代人在這個莊園生活。其獨有的康氏家風便是康家富裕與興盛的秘訣所在,莊園里的“留余”匾便是康氏的家訓,匾上寫著:“留耕道人四留銘云,留有余,不盡之巧以還造化;留有余,不盡之祿以還朝廷;留有余,不盡之財以還百姓;留有余,不盡之福以還子孫,蓋造物忌盈,事太盡,未有不貽后悔者”。字字句句體現(xiàn)了康家家主為人處世的“留余”智慧。
05●杜甫故里
提及鞏義可能有些人比較陌生,但是提起詩圣杜甫,大家肯定都知道,“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是我們上學時必背的詩句,主要表達了詩人對自己家鄉(xiāng)的無比眷戀之情,但鮮少人記得這句詩中的“故鄉(xiāng)”指的是鞏義。杜甫,1300年前誕生于鞏義筆架山下的一個窯洞,鞏義是他出生和少年生活的地方,所以來了鞏義,一定要去杜甫故里看看。
走進杜甫故里,有一個“詩圣碑林”,俗稱為“百米長廊”,廊內(nèi)主要陳列著刻著圣詩的石碑,真草隸篆古今書法各具特色,其書法技巧,飄若浮云,矯若驚龍,堪稱一絕。
接下來是杜甫故里的生活區(qū),主要有詩歌展區(qū)和詩人展區(qū)兩部分組成。詩歌展區(qū)主要介紹了杜甫的詩歌成就以及在中國詩歌史上的卓越地位。詩圣展區(qū)主要有杜公祠、詹雪閣、誕生窯、北游園、三友堂等組成,以“來自這片土地,又回歸這片土地”為主題,詮釋了一個真實而全面的杜甫。
逛完杜甫故里,回到城區(qū),此時夜幕緩緩降臨,千家萬戶的燈光漸亮如星光閃爍,一扇扇溫暖的窗子后,是一個個溫暖的家,正是幸福的小家構(gòu)成了鞏義這座幸福的城。美麗的鞏義,熱情的鞏義人,載起鞏城悠長溫潤的歲月,也載起我們對于鞏義的美好記憶。
大雪已至,窗上霜,瓦堆雪,爐生溫;來到鞏義,做了一天鞏義人,這個冬天,有了這份記憶,溫暖如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