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時期,五朵山已經(jīng)有早期道教人士活動,唐代道教人士在海拔1665米的主峰圣朵上修建起奇立山龍?zhí),為祈雨圣地,著名道士吳筠在此?chuàng)建吳筠觀,五朵山道觀初具規(guī)模。



民間傳說,明朝初年在宮廷爭斗中失敗的建文皇帝隱姓埋名,在道教高人張三豐保護下,隱居在五朵山出家修行,得道后被尊為真武大帝,民間稱其為真武祖師。五朵山由此成為真武祖師道場,與“南頂”武當(dāng)山并稱為“北頂”,一躍而為著名的道教圣地。明清時期的“朝北頂”也成為中原和江漢地區(qū)道教信眾的一項盛事。
1978年,五朵山道觀被批準(zhǔn)為河南省14座重點開放道觀之一,古老的千年道觀又重新煥發(fā)出青春。2002年,時任全國道教協(xié)會會長閔智亭親筆題名“北頂五朵山”,并慨然出任五朵山道觀名譽道長。2007年,閔會長仙升后遺世的靈骨落座于五朵山閔公祠,更為五朵山憑添無窮仙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