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白天鵝在三門峽黃河濕地棲息
白天鵝是候鳥,繁殖地與越冬地不同。三門峽市所棲息的白天鵝就來自遙遠的西伯利亞。2015年5月,一對白天鵝因傷滯留天鵝湖,誕下6只天鵝幼鳥,A55就是其中之一。次年3月,A55隨天鵝群向北遷徙,此去千萬里,A55卻失去了訊息。
于是,去新疆、去西藏、去山東、去內(nèi)蒙古,張明云四處尋找他最放心不下的天鵝寶寶。一直到2017年8月,聽說A55曾在內(nèi)蒙古包頭出現(xiàn),張明云連忙叫上兩個朋友驅(qū)車千里前往尋找。
“從凌晨5點開始找,一直到上午10點多,突然看到它孤零零一個在河灘里。”說起重逢時的場景,張明云不由自主地皺起眉頭,“也不飛,也不動,肯定是受傷了,我心里真是難受得不行。”
這是一次跨越一千多公里、晝夜不停的追尋和營救。而后,A55被成功接回三門峽老家接受救治,目前就生活在天鵝湖。只要一有時間,張明云就會來看看A55,給它拍個照,再和它說說話。
一張綠色發(fā)展的“名片”
三門峽白天鵝數(shù)量越來越多,映照出當(dāng)?shù)鼐G色發(fā)展的新面貌。2018年,三門峽黃河濕地的白天鵝以照片形式亮相北京國家博物館“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成為反映河南生態(tài)文明建設(shè)成果的突出代表。
1月3日在三門峽黃河濕地拍攝的白天鵝
“濕地是地球之腎,鳥類是反映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晴雨表。”攝影愛好者王宏偉說,隨著三門峽黃河濕地生態(tài)修復(fù),除了白天鵝,還有紅腹錦雞、環(huán)頸雉、反嘴鷸等珍稀鳥類出沒,吸引著來自國內(nèi)外的攝影愛好者聚此拍攝創(chuàng)作。
目前,三門峽市已連續(xù)舉辦了兩屆白天鵝·野生動物國際攝影大展,僅2018年參展、參會攝影家就有1500余人,作者來自50多個國家與地區(qū)。目前,三門峽市已是頗有影響的國際攝影創(chuàng)作基地,還被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授予“中國攝影之鄉(xiāng)”稱號。
王宏偉是高鐵三門峽南站黨支部書記,更是一個癡迷于拍攝、研究、保護鳥類的“鳥癡”。像當(dāng)?shù)夭簧贁z影愛好者一樣,他用自己的方式向社會宣傳與呼吁保護白天鵝,專門在高鐵站候車大廳開設(shè)了白天鵝等珍稀鳥類的攝影展,向南來北往的旅客傳播鳥類知識,傳遞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
隨著春節(jié)臨近,天鵝湖又將迎來另一個旅游高峰,像王宏偉一樣,韓鐵艷仍然孜孜不倦地向游客講述天鵝的故事,講述天鵝背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