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們度過了一個不一樣的春節(jié),雖然病毒肆虐,但我們相信陰霾終會散去,一切的美好終會如約而至,西峽的春,草木清透,萬物待發(fā),風(fēng)吹出了柳樹泛黃的嫩葉,金燦燦的陽光下,細(xì)葉嫩芽,盎然如少年,它們自然地垂在河邊,絲絲縷縷,輕輕柔柔,隨風(fēng)起舞。
漫步在西峽柳絲輕拂的路上,肺腑間,就如初漲的河水一樣,既溫軟,又明澈,泥融沙暖的季節(jié)里,遲來的燕子,在輕快的翻飛中,斜剪春暉、呢喃低語,生機蔥蘢的眼簾外,流金的菜花和涌翠的麥苗,染出西峽濃郁而閑適的春光。
沿著濱河路往返,晨起朝陽高升 金色光線灑在河中,映出粼粼波光 ,籠罩著一樹垂柳,穿過細(xì)密柳絲,在微風(fēng)贈予的間隙中,投射在行路人心間,一路上,陽光、河、柳樹、我眼中美景如斯,心中幸福洋溢。
河邊的柳樹,一半遮蔽人行道,十幾年時光中枝條與路人耳鬢廝磨,漸漸摩挲出離地面一人高的齊整,而垂入河中的一半,參差錯落,風(fēng)姿綽約,更自由舒展。
在現(xiàn)實生活中,干榆濕柳,木匠見了就走柳,是無用的,但在唐詩宋詞里,柳是重要的文化意象,她以孱弱之姿,豐富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世界,無用之用,方為大用,這何嘗又不是她的另一種絕色,春夏秋冬,有柳樹的西峽,總是那么的溫情。
柳樹如詩如畫,颯爽英姿,活得灑脫,活得有滋有味,柳樹它不強求,無所圖,它樸實無華,隨遇而安,雖稱不上剛強,卻有著自己的韌性與堅持。
它頑強的生命力,不正是我們西峽人面對疫情時,壓不垮、打不倒,堅強不屈的精神嗎?,在西峽,喜愛那給人最“靚”麗的青青河邊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