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過后,春節(jié)的腳步就更近了。一聽到春節(jié),是誰的DNA動了?
在華北平原的腹地,有一座小城,它的名字或許并不為眾人所熟知,但每年農(nóng)歷正月初一到二月初二,這里都會迎來一場華北最為盛大的古廟會,被譽為“中國老百姓的狂歡節(jié)”。
這座小城,就是河南鶴壁的浚縣,一個因古廟會而聲名遠揚的民俗文化寶地。
提到廟會、社火,每一位中國人無論身在何方,都能在心中響起那份屬于春節(jié)的溫暖回響,那是刻進DNA里的文化基因,永遠鮮活,永遠動人。
就在2024年12月,“春節(jié)”申遺成功,?h正月古廟會作為“年市、社火、廟會、燈會等”慶;顒拥奶厣e辦地,進入春節(jié)申遺文本,也就是說從今以后,咱們過的都是“人類非遺年”。
然而?h的魅力遠不止于此,它的運河文化、人間煙火、美食美景,同樣值得一去。
寶藏小城⑤
看“華北第一古廟會”
感受春節(jié)“年味兒”天花板
“兩架青山一溪水,十里城池半入山。”這是文人墨客對文化名城浚縣的描寫。
“兩架青山一溪水”指的是古城外的大伾山、浮丘山和隋唐大運河浚縣段。“十里城池半入山”中的“十里城池”自然指的是浚縣古城,“半入山”中的“山”便是運河奇秀大伾山和浮丘山了。
?h古城因運河而建,亦因運河而興。作為河南唯一的縣級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大運河文化帶核心區(qū),?h與大運河結(jié)緣千年之久。也正因此,孕育了豐厚獨特的?h正月古廟會。
?h的古廟會,起源于十六國后趙時期,被譽為“華北第一古廟會”。它不僅是?h的名片,更是河南民俗文化的瑰寶。每年都吸引著周邊河北、山東、山西等省的20多個市縣數(shù)百萬游人慕名前來。
許慎的《說文解字》對社火有著這樣的解釋,認為社就是迎神會中的雜技技藝的一種,這種社火技藝在東漢畫像石中就能找到相應的資料。這種表演最初并非是一種娛樂活動,而是當?shù)厝藶榱思腊莼鹕穸M行的一種具有宗教形式的活動。只是后來隨著時間的推移,社火漸漸演變成了一種民間技藝。
正月初九至正月十六,也是?h民間社火表演的重頭戲。大早上,演員們就被喊醒扮上相,然后到縣城的文治閣會合,沿東大街出城,終點是大伾山與浮丘山。
除了社火,浚縣廟會上還會表演一系列雜技與雜耍等娛樂活動,例如踩高蹺、舞獅子、跑旱船、二鬼打架、玩龍燈、花船、竹馬、龍燈、打花棍、武術(shù)等,這些數(shù)量龐大的民間娛樂活動,來源于?h千百年來技藝的傳承。
作為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泥咕咕以其古樸可愛的造型、鮮艷明快的色彩和夸張神奇的紋飾,被稱為“送給孩子們最好的禮物”,來逛廟會的人大都會給小孩子們買幾個泥咕咕玩。
除了廟會,大伾山和浮丘山這兩座名山也值得一游。大伾山大佛,是我國最早、北方最大的石佛,有著“禹貢名山”之美名。
這里不僅風景秀麗,而且底蘊深厚。王維、范成大、王陽明等著名詩人墨客也曾在此留下膾炙人口的詩篇。這些摩崖石刻,不僅記錄了歷史的滄桑,更彰顯了?h深厚的文化底蘊。
古城citywalk從早逛到晚
玩兒的就是穿越
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h擁有名勝古跡300多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9處、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118項。一鏟子下去,都得有重量級的寶貝出土。
在?h,你轉(zhuǎn)角遇到的商鋪都有可能是明清留下的老房子,可以說,在?h逛一圈,玩兒的就是穿越。
現(xiàn)如今,這座小城將“運河”“古城”“非遺”元素巧妙地組合在一起,煥發(fā)別樣生機,并成為浚縣特有的“文化標簽”。
青石板路兩旁,明清風格的建筑錯落有致,飛檐翹角、雕梁畫棟,盡顯古樸與典雅。
傍河而走的古城墻,始建于明洪武二年,如今在光影技術(shù)的造景下,原本斑駁的城墻又多了一種神秘的色彩。
古城內(nèi)的小店林立,古色古香的招牌隨風輕擺,有許多適合citywalk的街道和巷弄。
約上三五好友,在?h的街頭走一走、逛一逛,美食的香氣與歡聲笑語交織在一起,構(gòu)成了一幅生動的生活畫卷。
△李安/攝
最是人間煙火色,不夜黎陽景正新。
夜幕降臨,華燈初放,?h古城又展現(xiàn)出了另一番景象。古城內(nèi)的燈光璀璨奪目,與古色古香的建筑相映成趣。游客們沉浸其中,體驗煙火氣、文化氣、市井氣完美融合的夜生活。
漫步云溪橋,一排排紅燈籠營造出“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浪漫氛圍。抬眼望去,一束束燈光點亮古城樓、八卦樓的輪廓,風景更顯壯觀。
低頭觀景,只見悠悠古運河中盡是古城倒影,恰似夜光琉璃,更顯歲月溫柔。
走進古城縣衙內(nèi),這里還保留著四座建于上世紀50年代的土圓糧倉,現(xiàn)在它們被改造成了文化類展館,成為展示?h歷史文化的新窗口。
“天下大命”糧倉歷史主題展館內(nèi)的錯層空間、“光運間”運河文明陳展館弧面投影的微電影、“光影堂”皮影文化展覽館的非遺皮影戲表演……這些體驗則將時空穿越感進一步拉滿。
老城依山傍水,衛(wèi)河伴城而過,航運繁忙曾是它的真實寫照,沿著河岸漫步,輕拂發(fā)梢的晚風,帶來歷史的回響。
饕客最愛的子饃、燒雞、扣碗
藏著滾燙人間煙火味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體驗完人文歷史和民俗文化,?h“舌尖上的美味”則會讓你垂涎流連。
街頭巷尾,彌漫著誘人的香氣,作為一枚資深吃貨,怎能錯過這大運河邊的特色美食。
?h子饃,外皮酥脆,內(nèi)里綿軟,每一口都是對味蕾的極致誘惑。這子饃采用的都是上等面粉,配上油、蔥花等制成火燒,然后再加入肉絲放到燒得滾燙的鵝卵石上面炕熟,最后澆入雞蛋烤熟即可。
食客們或站或坐,手捧熱騰騰的子饃,臉上洋溢著滿足與幸福,仿佛這一刻,所有的煩惱都被這美味化解。
還有那色澤金黃的義興蔣燒雞,散發(fā)著誘人的香氣,遠遠就能勾起人們的食欲。輕輕咬上一口,雞肉鮮嫩多汁,皮香肉嫩,口感醇厚。雞肉的香味在口中散開,每一絲紋理都飽含著濃郁的滋味,讓人回味無窮。
在?h,八大碗多用來宴客。
八仙桌上,十個盤、八個碗、兩個湯,好吃又好看。八大碗集中了扒、燜、醬、燒、燉、炒、蒸、熘等烹飪技法。四葷以豬肉為主,精選肘子肉,后臀肉,分為腐乳肉、小酥肉、扣肉、方肉;四素以皮渣、海帶、粉條、豆腐為主,經(jīng)過獨特的工藝制作而成。
扣碗酥肉、扣碗排骨、扣碗雞塊、扣碗魚塊……每一碗都是精心烹制,色香味俱全。食客們圍坐一堂,品嘗著這地道的?h風味,感受著那份濃厚的鄉(xiāng)土情懷。
飽腹了令人回味無窮的美食,再漫步在青石板古巷,這座小城千百年來流傳下的文化底蘊和人間煙火瞬間具象化了。
這大概就是浚縣小城獨有的浪漫吧,它從千年長河走來留下古樸容顏,歷經(jīng)波瀾壯闊歷史仍滿懷熱望,一切不加雕飾,卻直抵人心。
如果你還沒有來過?h
不妨加入你的春節(jié)行程單
來領(lǐng)略古城人民的熱情與好客
體驗一把十足的年味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