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瞰殷墟宮殿宗廟遺址(資料圖)
鶯飛草長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位于安陽市西北部的殷墟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內殷墟遺址博物館建設正在如火如荼進行。雖尚未建成,仍不時有三三兩兩的游客駐足觀望,感嘆“以后家門口就有世界一流的考古遺址公園了”。
殷墟是我國最重要的古代都城遺址之一,在中華文明史和世界文明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殷墟保護利用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為了使殷墟成為國家文化地標和精神標識,安陽市以打造世界一流的考古遺址公園和世界文化遺產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典范為目標,超前謀劃部署殷墟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
殷墟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項目總投資約150億元,規(guī)劃范圍涵蓋整個殷墟保護區(qū)。根據國家文物局和省文物局已批復規(guī)劃,殷墟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劃分為宮殿宗廟展示區(qū)、洹北商城展示區(qū)、王陵與民俗文化展示區(qū)、考古學展示區(qū)、創(chuàng)意文化展示體驗區(qū)、洹河文化景觀帶、協同發(fā)展區(qū)等七大功能分區(qū)。項目內容十分豐富,主要包括殷墟遺址博物館建設、殷墟宮殿宗廟區(qū)展示提升、殷墟王陵區(qū)展示提升、洹北商城展示、豫北紗廠活化利用改造、后崗遺址考古學展示、洹河殷墟段景觀整治等重點工程。
在洹河北岸,與殷墟宮殿宗廟遺址隔河相望的殷墟遺址博物館,以中華文明的國之重器——鼎為設計意向,通過對鼎元素的抽象、演變,四方為形,內涵橫縱兩軸,在洹河之畔破土而出,形成具有殷墟文化內涵和考古學意義的“四方之極”以及鼎立中華大地之上的文明重器。殷墟遺址博物館是殷墟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核心項目和靈魂工程,總投資10.6億元,占地面積17.7公頃,建筑面積5.1萬平方米。建成后的殷墟遺址博物館將成為國家文化地標,全方位展示輝煌燦爛的殷商文明,成為國際先進的文物考古研究中心和文物保護基地,國際先進的文物展示中心及中華文化國際交流傳播平臺,國際先進的旅游服務中心和文化產業(yè)創(chuàng)新平臺。
建成后的殷墟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將完整展現3300多年前殷商都邑布局,同時也將歷史遺產從地下“請”到地上,融入時代、融入生活,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豐富多彩、更有文化魅力和歷史底蘊的公共空間,成為展現中國歷史文化魅力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