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國際燈籠館
國內(nèi)名家范兒,還有國際范兒!國際燈籠展中的“國內(nèi)名燈展和國際燈籠展”兩大展區(qū)無疑是其核心亮點。

燈籠,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賞燈在宋代開始廣泛流行。目前,燈籠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項目,清明上河園將燈籠與民俗文化深度融合,讓象征團圓、吉祥的燈籠煥發(fā)出更濃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氣息,為來園的游客營造出一種繁華盛景!

國內(nèi)名燈展將西藏、云南、廣東、浙江、江蘇、河南、河北、北京、內(nèi)蒙等各具地域特色、名家特色的燈籠匯聚展區(qū),以中國紅為基調(diào),博古架、月亮門為依托進行展示,綜合繪畫、剪紙、紙扎、編制、刺縫等工藝,利用竹、藤、麥稈、獸角、金屬、綾絹等材料,紋雕刻精美,線條流暢,造型飽滿,具有極高的藝術觀賞價值。

說起國際范兒,位于丹臺宮的國際燈籠展必然是名副其實,展館有東亞館、泰國館、南亞館、中國館、綜合館、越南館等,參展的國家有日本、朝鮮、泰國、越南、菲律賓、韓國、尼泊爾、印度、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十余個國家和地區(qū),彰顯出濃濃的國際范兒。
地點:丹臺宮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