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永遠是灰蒙蒙的,無論是城市,還是天空、山水、草木。千百年來,從巴人古國到陪都,也許是有太多的沉淀,灰色成了重慶的主色調(diào),你走到哪里,都無法擺脫。第一次到磁器口,驚訝的不是它的古老,而是它的灰色,從長長的石板路,到破落的墻、殘缺的瓦,甚至于茶樓中靜靜坐著的茶客,連好吃得不得了的磁器口豆花也都暗灰暗灰的。
這座城市就像是水墨畫,平平凡凡的后面總有許許多多說不清、道不明的耐人尋味,只能意會,不能言傳。
一座山與一棵樹
初到重慶,重慶的朋友肯定會做的一件事就是請你上南山,而且往往是在晚上。南山的泉水雞是重慶的招牌菜之一,其名字的由來已經(jīng)難于說清楚了,重慶人有多種說法,不管是泉水養(yǎng)的雞也好,還是泉水做的雞也罷,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泉水雞的味道,如同泉水般鮮美,百吃不厭。
吃飽喝足后,在下山的路上,重慶的朋友一定會讓你在“一棵樹”停一停,帶你欣賞欣賞重慶的夜景。從“一棵樹”的觀景臺上望去,渝中半島就像一只巨大的江輪,在漆黑的夜幕中逆江乘風而上,將滾滾東逝的長江劈成兩半,一半成了嘉陵江,另一半成了金沙江。濱江路像兩條彩帶,漂在江上,將滔滔江水染得五彩繽紛,斑駁陸離。山間點綴著的星星點點,在清涼的晚風中如同天堂。這時即便沒有《My heart will go on》幽綿凄切的旋律,你也會恨不得站到朝天門碼頭的欄桿上,張開雙臂,有要飛的感覺。
夜得很另類
對所有的外地人,重慶人總喜歡問:“你看重慶的夜景像不像香港?”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千差萬別,可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像,像香港停電的時候。”我不知道重慶人為什么喜歡拿香港作比較?重慶人還喜歡將濱江路說成重慶的外灘,總想往人家身上靠,卻又總讓人感覺多多少少缺少點底氣。在我看來,重慶的夜是那么的另類的美,美得就像走進一幅潑墨大寫意山水里,朦朧中透著詩意,沉醉中還能意識到幾分自然的清醒。你沒法用語言來描述,也沒法用詞匯來定義。融進這山這水中,人人都會有不同的感覺,不同的體味,這豈是燈火闌珊所能替代的?
索道穿行時光
過江索道是重慶特有的城市交通工具,電影《周漁的火車》有好多鏡頭就是在重慶的索道上拍的。每次坐在索道車里,望著腳下幽黃的江水,我就會想起電影里的那句詩,“仙湖,美麗的青瓷,在我的手中柔軟得如同你的肌膚。”從新華路上的長江索道過去,江面并不寬,只要短短的幾分鐘,就可以到達對岸。走出索道,時間仿佛已經(jīng)倒退了30年,剛剛還在時髦的潮流中徜徉,一下便回到了灰頭土臉的小鎮(zhèn),滿眼是低矮破舊的廠房和民房,一切的距離就那么近,近得你都來不及反應。除了吃驚,你還能做什么?去尋找你質(zhì)樸、遙遠的仙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