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jié),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歷來有吃粽子、插艾葉、佩香囊等習俗。專家指出,這些悠久的習俗不僅具有文化含義,還有利于健康。
粽子的主料是稻米,稻米以米粒黏性的大小分為粳米、秈米和糯米。其中糯米的黏性最大,脹性最小。包粽子一般選用糯米或與其他米混合,它們的營養(yǎng)成分基本相近。糯米和粽子中的葷素配料都具有一定的營養(yǎng)價值。粽子的熱量較高,無論是飽腹還是健體都是十分理想的。
現(xiàn)代人一般選用竹葉或荷葉包粽子,這些都是對人體健康有益的植物。作為中藥,這些葉片還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食、健胃等多種功效,能降低粽子的黏膩,有助于機體對粽子營養(yǎng)成分的吸收。因此,粽子不僅成為端午節(jié)的飲食標志,還成為人們日常食物的選擇。
端午時節(jié)歷來就有插艾葉的習俗。這是因為端午前后,艾葉長勢正盛,新鮮艾葉散發(fā)出的強烈芳香中含有大量的植物殺菌素,能有效起到驅蚊殺菌的作用。研究發(fā)現(xiàn),用鮮艾葉煙熏能對金黃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大腸桿菌等細菌起到殺滅作用。此外,艾葉還有理氣血、逐寒濕、溫經(jīng)、止血等功效。
我國自古就有把香囊用于保健、防疫的傳統(tǒng)。在香囊內放入具有芳香氣味的中藥,如白芷、蒼術、細辛、菖蒲、丁香、甘松、薄荷、紫蘇、蕓香草等,就使香囊具有散濁化濕、滅毒驅蟲、醒腦爽身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