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星人(E.T.)》
6.二戰(zhàn)結束后,布勞恩投降了美國,并成為“土星五號”火箭項目的總建筑師,該火箭負責將“阿波羅”飛船送上月球。布勞恩自己隨后也成為一個銀幕科學家,他參演了迪斯尼拍攝的太空探險題材影片《明日之地》,他的一生經(jīng)歷也于1960年被拍成電影《我瞄準星星》。
7.愛因斯坦的形象在很多電影中都被肢解后利用。斯皮爾伯格的電影《外星人(E.T.)》中,外星人的眼睛設計就采用了愛因斯坦的類型,而《星球大戰(zhàn)》中角色約達的前額則與愛因斯坦一模一樣。愛因斯坦標志性的發(fā)型更是被其他多個電影角色借鑒。
8.電影《弗蘭肯斯坦》中,弗蘭肯斯坦并不是怪物的名字,而是制造怪物的科學家的名字。這部1931年的電影設計了一個混合了尸體和活人特征的角色。
9.科學家總是反面角色。在1931至1984年英國拍攝的超過1000部恐怖電影中?茖W家或他們創(chuàng)造物有41%是邪惡的,39%的科學或精神病學研究給人類帶來威脅?茖W家僅在11%的電影中是英雄。
10.在英國BBC廣播公司的一項調(diào)查中,最受歡迎的銀幕科學家是電影《木偶(TheMuppets)》中的哈尼度博士和他的助手比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