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臏是齊威王、齊宣王時人,龐涓是魏國人。二人同師于鬼谷子王禪。去學藝時,師父讓他們到山中各帶回一件好東西,孫臏帶回一朵野菊花,龐涓帶回一個馬斗苓。師父從中悟道:孫臏心善良,有韌性,而龐涓則狠毒。因馬斗苓是苦藥。
他二人初到山上。王老師想試試他倆智謀,說:“你們上山擔回百擔無煙柴!”龐涓第二天立即奔赴深山,掄起大斧,一個勁地砍柴,擔了幾天,使得精疲力盡,擔回一百多擔柴?蛇@不符合老師的心意,只是搖頭不語。孫臏上山后,他考慮了兩天,終于想出了辦法;砍了棵柏樹作扁擔。至于說無煙柴,他想到在家時,母親把做好飯后不再燒的夾生柴插在灰里燜滅,再燒時沒有煙氣了。他想,何不湊崖挖窯裝上柴,待柴燒到快無煙時,便把它封住,把未著完的柴悶滅,不就成了。
孫臏擔著這種“柴”下山了。老師見了他擔這么少,很吃驚。孫臏解釋道:“這根柏木扁擔,不就是‘柏擔’嗎?這兩頭擔的就是無煙柴,不信燃著你看看它有煙無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