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世界的中國文化符號
《清明上河圖》在海外同樣有重要影響。世界各大博物館存有各種版本的《清明上河圖》約計30幅,其中宋代兩幅,元代也有幾幅,明清最多。《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認為:《清明上河圖》“是一幅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的風俗畫長卷。……畫家成功地描繪出汴京城內(nèi)及近郊在清明時節(jié)社會上各階層的生活景象。主要表現(xiàn)的對象是勞動者和小市民。……對人物、建筑物、交通工具、樹木、水流之間相互關(guān)系的處理非常巧妙,整體感很強。……此后歷代繪制的都市風俗畫,無不受其影響。”評價可謂中肯。
以“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為主題的2010年上海世博會,是世界上最高級別的展覽活動之一,被形容為人類文明的驛站。融合世界各國帶來的新技術(shù)、新理念、新文化于一地,世博會讓全世界上千萬民眾前來開闊眼界,進行學習交流,產(chǎn)生思想碰撞,從而激發(fā)新的進步。上海世博會是歷史上首次由中國、也是發(fā)展中國家舉辦的世界博覽會,總投資和參觀人數(shù)是世界博覽會史上的最大規(guī)模。其中的中國館,以“城市發(fā)展中的中華智慧”為主題,在館內(nèi)最核心、也是最高的49米層展區(qū)北面,主題是“智慧長河”,整面墻赫然是長128米、高6.5米的《清明上河圖》投影版,并有時間變化和人物行動,成為最熱門的鎮(zhèn)館之寶。閉館之后在世界各地巡展,無不引起轟動。對河南館來說,該“特產(chǎn)”更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其鎮(zhèn)館之寶便是大型香樟木根雕《清明上河圖》,為其引來了大批觀眾。
由于《清明上河圖》是不需要翻譯的中國社會歷史和城市模型,可以讓廣大外國人更容易地直接了解中國,已成為中國的文化符號和歷史城市符號。所以,西方漢學家教學時,常從它入手來形象地認識古代中國。在日本,幾乎每個大學生都知道《清明上河圖》。2012年1月,“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紀念展”之“國寶觀瀾———故宮博物院文物精華展”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舉行,其中張擇端《清明上河圖》是首次在國外展出,極大地調(diào)動了日本參觀者的好奇心。據(jù)聞觀眾參觀《清明上河圖》真跡時,排隊等待時間長達5個小時,參觀者超過10萬人,盛況空前。真跡返還之后,欣賞摹本的興趣依然不減,總計達到25萬人次。
非但如此,《清明上河圖》在海外被當作未來城市的理想樣板。著名美國城市史學家劉易斯·芒福德在《城市發(fā)展史——起源、演變和前景》一書中,特別引用了《清明上河圖》作為未來城市理想的說明圖,并作說明:“如果生命得勝了,未來的城市將有(當然只有極少幾個城市具有的)這張中國畫‘清明上河圖’所顯示的那種質(zhì)量:各種各樣的景觀,各種各樣的職業(yè),各種各樣的文化活動,各種各樣人物的特有屬性——所有這些能組成的無窮的組合,排列和變化。不是完善的蜂窩而是充滿生氣的城市。”這種充滿生氣的城市就是和諧城市的代表!肚迕魃虾訄D》猶如一朵永不凋謝的鮮花,千年之前的城市建制、景觀氛圍,居然仍是未來城市神往的模本,其生命力之強大,非但張擇端不敢想象,也實在出乎中國學界的意料。在越來越多的高樓空間擠壓下,越來越多的浮躁中,該圖仿佛是人類返璞歸真的精神伊甸園。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luò)技術(shù)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shù)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wǎng)絡(luò)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