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時京城開封的“祭灶”風俗
http://m.b6man.com 2010-2-8 來源:大河報 點擊:次
北宋的經濟較為繁榮,都城開封生活著大量市民、手工業(yè)者、商人和兵士。經濟繁榮帶動了商品經濟的發(fā)展,隨著臘月二十三祭灶的開始,“豪門之家,遇雪即開庭,塑雪獅,裝雪燈,以會辭舊。”孟元老《東京夢華錄》中說:“迎歲節(jié),市井皆印賣門神、鐘馗、桃符及財神……”
祭灶又稱“辭灶”、“祀灶”,北宋的開封人把臘月二十三日這天當成辭灶日,民謠說:“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上西天。”傳說,灶王爺是玉皇大帝派到人間監(jiān)視善惡的神,被尊為“灶君”、“灶王”或“灶王爺”,每年臘月二十三這天,他上天向玉皇大帝匯報。為此,每年臘月二十三晚上,家家為他設祭餞行,謂之“辭灶”。祭灶儀式多在晚上進行,祭灶時,先擺上糖果和黃米面窩窩,祭灶人跪在灶王爺像前,懷抱公雞,也有人讓孩子抱雞跪于大人之后。據說,雞是灶王爺升天時騎的馬,故把雞稱為“馬”。燒香后,屋內香煙繚繞,人們開始磕頭,把舊灶神連同它兩邊的“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的對聯揭下燒掉,就算是送灶王爺上天了。燒灶王爺像的同時,還要燒一些谷草和雜糧,意思是給灶王喂馬。直到臘月三十晚上,再請來新灶王,貼上灶王圖,有的人家在灶王爺像兩邊貼上對聯:“二十三日上天去,正月初一下界來。”祭灶這天,要燃放新年的第一輪鞭炮,還要吃麻糖、火燒等祭灶食品,有的地方還要吃糖糕、油餅,喝豆腐湯。在北宋時期的開封,典型的祭灶食品是灶糖。灶糖是一種又粘嘴又粘牙的麥芽糖,據說,祭灶用灶糖是為了讓灶王爺吃過甜食,在玉帝面前多進好言,也有人說,祭灶用灶糖是要粘住嘴饞好事、愛說閑話的灶君奶奶的嘴。
祭灶祭灶,新年來到。過了臘月二十三,婦女們開始蒸饃、做花糕、炸丸子,一直忙到除夕。男人們則殺豬宰羊,置辦年貨,趕集上店,打酒買菜。臘月二十三后,百無禁忌,按舊日的說法,不能成婚者可以在此時婚嫁,謂之“亂歲”。
祭灶完畢,人們要在家里進行大掃除,即“掃房子”。全家人一起動手,搬箱挪柜,將屋里屋外徹底打掃一遍,鍋碗瓢勺全部洗刷干凈,窗明幾凈,煥然一新。凡在外地工作、經商、上學的人,都爭取在臘月二十三這天趕回家,歡歡喜喜過個年。
作者:王吳軍
(責任編輯:韶萍)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閉窗口】
相關新聞
- 60年前義務修建鄭州南陽路 2010-2-1 14:28:15
- 老鄭州的紗燈“氣死風” 2010-1-27 9:40:15
- 鄭州祥營村昔稱“三不管” 2010-1-26 14:00:13
- 燒蜂窩煤曾經很時髦 2010-1-26 10:53:20
- 舊時鄭州發(fā)達的家具行業(yè) 2010-1-20 10:31:16
- ·[交通]7條隧道貫穿中州大道 為老城與新區(qū)“解
- ·[交通]BRT車道多處受損太顛簸 整修還靠“打補
- ·[交通]十幾對列車晚點 鐵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氣]本周雷陣雨與高溫并存 局部將有高溫悶熱
- ·[天氣]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來三天依然陰雨
- ·[交通]中州大道綜合整治工程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