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鄭州的紗燈“氣死風”
http://m.b6man.com 2010-1-27 來源:大河報 點擊:次
市井中販賣燈籠的商販,有的是坐店銷售,有的手里擎著魚燈、蛤蟆燈、蓮花燈、西瓜燈、龍燈、蟈蟈燈等五彩燈籠,走街串巷吆喝叫賣,招來許多兒童跑前跑后、歡呼雀躍。特別是到了民國初年,老鄭州時興一種“紗燈”,官宦商賈爭相懸掛,有的大商家用“紗燈”標明商鋪字號,例如“鴻興源”、“同仁堂”、“亨得利”等。大燈籠可掛于殿閣樓臺,中等的可懸掛在庭院門首,有富麗高雅之感。
關于“紗燈”的做法,《鄭縣志·風俗志》中有“上元作燈市,燈有楮練紗帛。彩帛燈五光十色,尤為冠絕”的記載。這種紗燈所用之紗由汴京、漢口運來的絲帛織成,燈籠作坊的工匠們將粗細不等的竹條彎成圓形框架以及六面形、菱形等,大的高過人,小的不及半尺。紗燈在白紗上刷魚鰾,薄如蟬翼,內燃蠟燭,透光不透風,俗名“氣死風”。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市場的需要,匠人們將紗燈改為彩繪,每逢喜慶節(jié)日,用紅紗代替白紗,成為名副其實的紅紗燈。紗燈上畫有魚、鶴、龍、鳳,還有山水人物、戲文故事及燈謎等,名目繁多,惟妙惟肖,因此這個行當逐漸向工藝美術方向進化,尤其講究的是字畫出自誰手,愈是名家的價值愈高。據(jù)老街坊傳說,當年流落中州的舉人、書畫家朱炎昭先生在紗燈上面畫有故事,如岳飛傳、水滸傳、三國演義等,尤其受人喜愛,吸引了眾多觀眾。居住在老城里的幾位書畫名家也參與其中,受到不少達官顯貴鐘愛。
新春燈節(jié),老鄭州民間有迎燈會的習俗。燈會以三夜為期,元宵之夜,鑼鼓喧天,鞭炮噼啪作響,到處花燈高懸,人群熙來攘往,熱鬧非常。時人樂于賞燈串游,品評誰家的紗燈最華貴、最招人。商賈無不利用這一大好時機,在店鋪前廣置大紅紗燈,吸引往來顧客,甚至舉辦猜燈謎活動,猜中者即奉送小禮品,引得游人不斷、門庭若市,也為新的一年“開張大吉,財源茂盛”開了一個好兆頭。
作者:王瑞明 杜豐芮
(責任編輯:韶萍)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閉窗口】
相關新聞
- 鄭州祥營村昔稱“三不管” 2010-1-26 14:00:13
- 燒蜂窩煤曾經(jīng)很時髦 2010-1-26 10:53:20
- 舊時鄭州發(fā)達的家具行業(yè) 2010-1-20 10:31:16
- 北宋真宗時期的疑似UFO事件 2010-1-14 9:20:54
- 王維被貶路過鄭汴留詩作 2010-1-11 10:41:20
- ·[交通]7條隧道貫穿中州大道 為老城與新區(qū)“解
- ·[交通]BRT車道多處受損太顛簸 整修還靠“打補
- ·[交通]十幾對列車晚點 鐵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氣]本周雷陣雨與高溫并存 局部將有高溫悶熱
- ·[天氣]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來三天依然陰雨
- ·[交通]中州大道綜合整治工程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