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祥營村昔稱“三不管”
http://m.b6man.com 2010-1-26 來源:大河報 點擊:次
祥營又稱祥符營,位于鄭州西繞城公路與科學(xué)大道交會處的丁字路口西側(cè),民國時期是舊鄭縣(現(xiàn)鄭州)、滎陽、滎澤(現(xiàn)古滎鎮(zhèn))三縣交界處,村中十字路口就是當(dāng)時的分界點:路西南即滎陽,西北是滎澤,東邊是鄭縣。
祥營村地理位置優(yōu)越,自古商業(yè)貿(mào)易興盛,逢單日有集。舊時村中有店鋪40多家,其中有糧行、雜貨店、銀匠樓、飯店、藥店等。村東有火神廟和龍王廟(現(xiàn)村小學(xué)即為龍王廟舊址),龍王廟規(guī)模宏大,廟中的五龍盤柱勝景至今令村中老人津津樂道;村南有奶奶廟;村北永安寺(現(xiàn)鄭州58中學(xué)即為永安寺舊址)香火很盛。
因為祥營村在三縣交界處,百姓俗稱“一步跨三縣”,故村中百姓傳說的趣事、怪事、奇事亦多。
趣事:村中若發(fā)生命案,縣官來此驗尸,讓衙役將尸身翻到本縣界外,就不屬本縣范圍,于是就不予審理。
怪事:“三山夾一井,村北有龍坑”,該村地處平原,周邊沒有山脈,為什么有“三山夾一井”之說呢?原來,村中的一口水井毗鄰三座房子,三座房子的房山被戲稱為“三山”;“村北有龍坑”是說村北有一個半畝大的水坑,坑中之水長年不干,村中老人就杜撰出坑底有龍之說。
奇事:該村村東街口有一大坑,水深數(shù)丈,村中人說坑中有“緊嘴蛤蟆”,入坑不叫喚,出坑到別處才叫。近幾年,隨著地下水位的下降,坑中之水漸已干涸,坑址上現(xiàn)在是一排樓房。
祥營村原有土寨圍護,建于清同治年間。寨外有壕溝,筑有四個寨門,其中東西兩個寨門上刻有“祥符營鎮(zhèn)”匾額。后寨墻逐年被拆,上世紀(jì)70年代后,寨墻損毀殆盡。
祥營村地理位置優(yōu)越,自古商業(yè)貿(mào)易興盛,逢單日有集。舊時村中有店鋪40多家,其中有糧行、雜貨店、銀匠樓、飯店、藥店等。村東有火神廟和龍王廟(現(xiàn)村小學(xué)即為龍王廟舊址),龍王廟規(guī)模宏大,廟中的五龍盤柱勝景至今令村中老人津津樂道;村南有奶奶廟;村北永安寺(現(xiàn)鄭州58中學(xué)即為永安寺舊址)香火很盛。
因為祥營村在三縣交界處,百姓俗稱“一步跨三縣”,故村中百姓傳說的趣事、怪事、奇事亦多。
趣事:村中若發(fā)生命案,縣官來此驗尸,讓衙役將尸身翻到本縣界外,就不屬本縣范圍,于是就不予審理。
怪事:“三山夾一井,村北有龍坑”,該村地處平原,周邊沒有山脈,為什么有“三山夾一井”之說呢?原來,村中的一口水井毗鄰三座房子,三座房子的房山被戲稱為“三山”;“村北有龍坑”是說村北有一個半畝大的水坑,坑中之水長年不干,村中老人就杜撰出坑底有龍之說。
奇事:該村村東街口有一大坑,水深數(shù)丈,村中人說坑中有“緊嘴蛤蟆”,入坑不叫喚,出坑到別處才叫。近幾年,隨著地下水位的下降,坑中之水漸已干涸,坑址上現(xiàn)在是一排樓房。
祥營村原有土寨圍護,建于清同治年間。寨外有壕溝,筑有四個寨門,其中東西兩個寨門上刻有“祥符營鎮(zhèn)”匾額。后寨墻逐年被拆,上世紀(jì)70年代后,寨墻損毀殆盡。
作者:郭桂蘭
(責(zé)任編輯:韶萍)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guān)閉窗口】
相關(guān)新聞
- 燒蜂窩煤曾經(jīng)很時髦 2010-1-26 13:53:20
- 舊時鄭州發(fā)達的家具行業(yè) 2010-1-20 10:31:16
- 北宋真宗時期的疑似UFO事件 2010-1-14 9:20:54
- 王維被貶路過鄭汴留詩作 2010-1-11 10:41:20
- 鄭州森林公園的前世今生 2010-1-7 10:01:48
- ·[交通]7條隧道貫穿中州大道 為老城與新區(qū)“解
- ·[交通]BRT車道多處受損太顛簸 整修還靠“打補
- ·[交通]十幾對列車晚點 鐵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氣]本周雷陣雨與高溫并存 局部將有高溫悶熱
- ·[天氣]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來三天依然陰雨
- ·[交通]中州大道綜合整治工程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