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元修的狀元橋,襄城老鄉(xiāng)可知道
http://m.b6man.com 添加時間:2018/12/28 16:20:22 來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點擊次數(shù):
有時,普普通通的一座橋,看似一般,卻蘊藏著這樣那樣不尋常的故事。某一天,當知道經(jīng)常走的橋來歷不凡時,我們都會瞪大了眼睛:“什么?您說的就是那座橋嗎?”這不,咱襄城小村就隱著一座據(jù)說是狀元修的橋。走,咱去瞅瞅吧!
傳說,明代或清代的某一年,有一個躊躇滿志的舉人途經(jīng)襄城縣前往北京趕考。那時正是夏天,大雨剛剛下過,舉人騎著馬,沿泥濘的路,過湛河,穿辛店,小心翼翼地一路走來。長途跋涉的舉人駕座騎一搖三晃,來到了焦贊山下某村南頭的一個水溝旁準備過去。那水溝,本是由焦贊山頂順山而下的排洪溝,有5米多寬,因上面無橋,平時被行人踩得高低不平。遇到洪水沖擊,不熟悉溝底的情況,很容易歪倒在水里,弄個落湯雞。
該過溝了,那匹忠誠溫順的馬盡管格外小心,但還是因不熟悉水溝里的情況,踏地不穩(wěn),差點兒把舉人從馬上摔下來掉水溝里。到了村北頭,又是一道溝,也是艱難而過。過了這兩個水溝后,舉人愛憐地摸摸馬的頭,對馬說:“馬呀,馬呀,你真跟著我吃苦了!以后我如果出人頭地,當于此修一座橋,一定不再讓過路者作難了!”就這樣沒日沒夜晃晃悠悠到了京城,舉人找了一家客店住宿。一切安置妥當,該吃飯了,店小二先給舉人端上一盤稍溫的饅頭,然后去端熱騰騰的湯和菜。急不可耐的舉人,順手拿起一個饅頭就要吃,卻無意看見饅頭上有一個黑點兒。“莫非這饃不干凈?”舉人心里犯嘀咕。“不行的話,就退掉算了!”舉人轉(zhuǎn)念一想:“好廚子還有爛碗的時候。一點兒黑星兒,也算不得什么,摳掉就可以了,不能太較真!”舉人告誡著自己,準備用手指摳那個黑點兒?伤@異地發(fā)現(xiàn),那黑點兒竟然還會動,又仔細一看,原來是只小螞蟻。
心底善良的舉人,對螞蟻說:“螞蟻呀,螞蟻,你是不是饑了?先吃上了?饑了,你就吃吧!我等著你吃飽了,我再吃。”等了一會兒,舉人看那螞蟻慢慢地從饅頭上爬了下去,又慢慢地爬下了桌子?粗浵伵赖阶雷酉,舉人又說:“螞蟻呀,再饑了,你就來找我,。”話畢,舉人才開始吃起了饅頭。話說殿試的時候,由于博覽群書,頭腦好使,舉人很快就答完了試卷。當再一次審查有無失誤的考題時,他驚奇地看見一只螞蟻爬上他寫的一個字的“點兒”處。舉人有點兒煩螞蟻搗亂,正想把其撣掉呢,只見螞蟻從那個點兒處爬走了。舉人一看,字上一點兒沒有了。舉人心里暗暗吃驚,轉(zhuǎn)而生喜:原來是螞蟻給他提醒呢!真是吉人自有天相呀!要不然字就少了一點兒,要扣分的。舉人激動地趕忙用筆將那一點兒補了上去?荚囃昊氐降昀,舉人回想起“螞蟻提醒”的神奇之事,禁不住又聯(lián)想起螞蟻吃饅頭之事,他急忙焚香禱告:“多謝螞蟻仙人,多謝了!”后來,舉人殿試奪了頭魁,即狀元及第,遂了心愿。再后來,舉人就在他經(jīng)過的襄城小村用紅石在排泄溝上修了兩座橋,以示自己言而有信。
舉人修的這兩座橋,一座位于村南,一座位于村北,F(xiàn)在在平煤·神馬集團八礦北的焦贊山下,也就是程莊行政村所轄的宋崗村。說起這兩座橋,方圓十里八鄉(xiāng)的老人都知道。這兩座橋,就是聲名赫赫的“狀元橋”。傳說止于傳說,狀元橋到底是什么來歷呢?
據(jù)宋崗村六十歲以上的老年人講,古時,宋崗村只是一個小店,后逐漸發(fā)展成現(xiàn)在這個樣子。最早,宋崗村不過是焦贊山下一小崗,后坡李村的宋家,見行于此的人吃飯休息多有不便,就開始在這里立店,起名“宋崗”。漸漸,這里開始有其他人家居住,但規(guī)模一直特別小,不像一個村的樣子。上世紀五十年代,實行“土地改革”時,村里才有80口人,現(xiàn)在已有300人。原來的狀元橋橋面寬約5米,橋板長約4米,寬約25厘米,厚約20厘米。橋墩深,石頭大,非常結(jié)實,和橋板用石槽或石卡子固定,成為一體,十分堅固。過橋板,兩面皆有10米左右的引橋,也為石板鋪就。橋西北五米處,本有一臥碑,上刻橋的有關文字。
現(xiàn)在,這兩座橋,因公路改道,加上年久失修,已經(jīng)不適應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南頭的那座,進行了重修,橋板澆上了混凝土,引橋也覆蓋上了一層厚厚的混凝土,面貌大改,只有橋墩基本未變,還有橋的影子。北頭的被廢,幾乎被埋沒得找不到了。尤為可惜的是,那塊刻有文字的石碑也丟失了,很多人已不知道狀元橋是怎么一回事了。也許,狀元橋的來歷成了一個永遠解不開的謎底。
(作者: 責任編輯:胡春明)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