鈞瓷為何會有天人合一之說?
http://m.b6man.com 添加時間:2018/1/30 10:18:29 來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點擊次數(shù):
摘要: 鈞瓷以其“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的神奇窯變而傲然屹立于宋代五大名瓷之首。從宋至今,她以其無與倫比的藝術價值得到中外人士的贊譽。
《玄韻》 劉建軍 作
《層林盡染》 王秋紅 作
鈞瓷以其“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的神奇窯變而傲然屹立于宋代五大名瓷之首。從宋至今,她以其無與倫比的藝術價值得到中外人士的贊譽。著名書法家用妙筆來稱頌之,畫家用丹青來描繪之,詩人用詩歌來詠之,散文家用美文來頌揚之,歌者用歌曲來詠嘆之,民間也以“家有萬貫,不如鈞瓷一片”來崇拜之。鈞瓷成為陶瓷皇冠上一顆璀璨的明珠,這對具有天人合一之說的鈞瓷來說是實至名歸。
天人合一,是中國哲學對天人關系的觀點,強調“天道”和“人道”、“自然”和“人為”的天衣無縫、水乳交融。這是藝術創(chuàng)造的一種至高境界。
一、雙乳狀宋代柴燒爐窯之“天道”“人道”
鈞瓷之母體——窯爐,不論歷史各個時期還是現(xiàn)代,燒制鈞瓷所使用的有多少種,最具創(chuàng)意的鈞瓷窯爐還是宋代的雙火膛、雙乳狀柴燒鈞瓷窯爐。今天,我們能看到輪廓的為禹州鈞官窯址博物館中得到保護的宋代窯爐,可以說是今人能見到的唯一的宋代雙乳狀窯爐。
在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實施中,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鈞瓷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任星航于2004年12月把這種窯爐復活,并試燒制出高仿真的宋鈞器型。
這是一個奇跡。宋代窯爐的恢復,充滿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有人稱,雙乳狀柴燒窯爐是鈞瓷窯爐的始祖,雙乳狀自然有人的成分,通過對星航鈞窯雙乳狀窯爐的形狀分析,其就是天人合一的母體。
“天道”“自然”的因素也得以充分體現(xiàn)。所謂“自然”不是人為的因素,從建窯的設計、用料成型、功能都富含著大自然的因素。泥土來自大自然。其中裝作品的窯臺,不論是蛛網狀還是蜈蚣狀,都受自然之物啟發(fā),出煙道、填充柴的火網皆為師法自然而建,風道也完全由風之自然走向而成。這個形狀的窯爐設計建造,是天道也是人道,是自然也是人為,從某個角度分析是純天道自然,改換角度,又是人道人為,同時不好截然分開,確實屬于天人合一。
母體的天人合一孕育了奇妙之鈞瓷,其母體的基因也遺傳給子體,鈞瓷才在世界上被稱為“獨一無二”。說到雙乳狀,不得不說窯的溫度如果用一個火膛柴燒自然達不到窯變所需溫度,導致有人說,鈞官窯無法燒出鈞瓷。
而用雙火膛,也正是受母乳哺嬰啟發(fā),一個乳吃不飽,兩個乳輪換喂奶,嬰兒才會吃飽。用雙火膛一個火勢弱,另一個火勢強,交替輪換,一個理想窯變溫度便出現(xiàn)在燒窯過程。這是天人合一的絕妙境界。
二、鈞瓷窯變的“自然”“人力”
鈞瓷與其他名瓷、一般陶瓷相比,不同之處是“入窯一色,出窯萬彩”,其窯變的神奇是人工難以掌握的。因而窯變的結果如何,最有經驗的窯工、能工巧匠也無能為力。鈞瓷的窯變是火的藝術。鈞瓷的造型,是人工又是自然。其造型仿自然、人物、動物、天然物品,其大小、藝術又是人工所致,以手拉坯或注漿造型而成。這傾注了能工巧匠的藝術構思,藝術的模仿不同于機械的制造,而為一器一形、一器一瓷、一器一品、一器一意、一器一神。這是能工巧匠的匠心獨運,又是大自然的造化之功。
在火這一“藝術家”的天然作用下,鈞瓷藝術成為天人合一的藝術。鈞瓷之原料土、水、火石純屬天然,鈞瓷之造型雖然多模仿自然,但加入了藝術家的創(chuàng)意。理念、意境為自然的,又是人工的。世界上找不到兩個完全相同的鈞瓷作品,如找不到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一樣, 屬于獨一無二的。
其中,自然窯變使其神奇。火也屬自然之物,是大自然的精靈。在鈞瓷窯爐中的火,有人稱為“神火”。它有一雙無形的藝術之手,決定一件藝術品的成敗優(yōu)劣。這雙大自然之手是天然的,可以讓入窯一色的素坯變成藝術,可以使色澤窯變于釉之表、釉之中、釉之底,進而變化成萬彩。其色彩、畫圖的窯變是千差萬別的,從而決定了鈞瓷為藝術而不為一般的工藝品和其他瓷種相比。鈞瓷窯變又是大自然的造化,為火之藝術的自然作品,從原料到成品的72道工序中,是人為因素,是人工之造型經過火的洗禮,轉化為“天道”“自然”。
窯變的天人合一是渾然天成、天衣無縫的。其中的色彩圖畫、圖畫中的形象,大自然中有的一切皆有。山川河流、四季風光、日月水火、樹木森林,應有盡有,人物動物、器物形態(tài)各異。意象、詩意、境界、物象盡顯其中,很難分出哪些是天然,哪些是人力,使其成為天人合一的神奇瑰寶。
三、意象的自然與匠心獨運
意象這一文藝美學術語特別適用于天人合一的鈞瓷。意象是中外文藝美學的一個重要理論,其本身就是天人合一的概念。意是人內心的思想情趣,是人力創(chuàng)造的。而象是大自然的造化,是非人力的。意與象之天衣無縫的融合稱為意境,還是詩、散文、賦中所要求的,以意境為最上,有意境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而鈞瓷同樣要求有意有象,有象有形,才算藝術品。鈞瓷有形無意,不會生動傳神,只能是一器物。能工巧匠通過手拉坯的精心設計制作,把作品所表達的意、情、思想無形地塑于鈞瓷作品之中,使自然之形有了神,有了藝術魅力,在藝術之林中成了“獨一無二”。我們在鈞瓷的鑒賞評析中,更應該重視意象、意境的評論。
原鈞瓷一廠創(chuàng)作的掛盤《寒鴉歸林》,其掛盤上經自然窯變的圖畫就是有意象、有意境的。經過文學大家姚雪垠先生的鑒賞并題詩,這件作品的意象、意境就成了鈞瓷天人合一的經典之作。其作品窯變的圖畫是一幅寒鴉歸林圖,超越了元代大畫家所畫的“寒鴉歸林”的名畫作。姚雪垠先生依掛盤的意象、意境題詩為:
出窯一幅元人畫,落葉寒林返暮鴉。晚藹微茫潭影靜,殘陽一抹淡流霞。
鈞瓷的天人合一哲學思想是難以述盡的。她從誕生時就是一個神奇的結合,在胎上施釉,自然窯變出花斑,唐時稱青花瓷。受花斑窯變啟迪,能工巧匠在創(chuàng)造中發(fā)明了燒制鈞瓷的技藝。這是禹州人勇于創(chuàng)造的歷史印記,是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在禹州人靈感中的藝術火花。以鈞喻君,以君諧鈞,是最大的天人合一。
(作者: 責任編輯:12301-3)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