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成都武侯祠,又稱漢昭烈廟。
進藏的前一天才到武侯祠,一來想討個“安天下”的錦囊妙計,二來了卻自己二十年前在荊州、襄陽一帶闖蕩江湖間,曾前往臥龍先生故里隆中,參訪茅廬后的心愿。三來則是提前熟悉下第二天的集合地點。
眾所周知,這武侯祠供奉的是三國時期蜀漢那一位“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諸葛孔明。原先成都城內是沒有“功高震主”的臥龍先生的地盤的,所謂劉備白帝城托孤,跟長坂坡“摔孩子”的伎倆如出一轍。而帝王的馭人之術,劉阿斗早已心領意會啦。央視《百家講壇》的武侯祠系列,有史為證。
直到晉末的十六國時期,成漢的李雄皇帝是諸葛亮的超級“粉絲”,才在少城建了座孔明祠。后來遷往成都的南郊,與劉備的漢昭烈廟毗鄰。明朝重建時,將武侯祠搬進了漢昭烈廟,從此形成了君臣同廟的獨特格局。
走進武侯祠,門匾卻是漢昭烈廟。地圖的游覽路線,沿著中軸線貫穿著大門、二門、劉備殿、過廳和武侯祠,西側是劉備和甘、吳二夫人合葬的惠陵。東側則是新辟的什么“三義堂”之類的建筑。
邁入大門,兩側碑廊的看點是東邊號稱“三絕碑”的唐碑。一絕,撰文的是唐朝著名宰相裴度;二絕,執(zhí)筆的是著名書法家柳公權之兄柳公綽;三絕,鐫刻的是著名的匠師魯建。狀似“行家”地看起了熱鬧,瞅上一眼,也不忘順帶把西邊的明碑讀了讀,還是發(fā)現(xiàn)了許多的“不是字”——凡是我不認識的都不是字!哈哈~~~(抄襲春晚)。
再跨二門,陣營強大、栩栩如生的蜀漢人物泥塑撲面而來。粗略地數(shù)了數(shù),竟達四十一尊。好多只聞其名,不識其人的。和文錦加起來也就除了五虎將外,不下十來人。看來并不真的是“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問題就在諸葛亮的眼光和肚量上。腦后有“反骨”的魏延,歷史不就證明了他的果敢和灼識,遠遠超出了孔明中意的馬謖和姜維嗎?
過了二門,便是建立蜀漢政權,鼎立三國的賣草席的昭烈皇帝劉備劉玄德的廟堂。三米高的貼金泥塑坐像,立于正殿。東西偏殿供奉的是關羽和張飛,殿側走廊各有文臣武將的彩繪泥塑坐像。仿佛再現(xiàn)了劉備“革命成功”后的輝煌一朝,一個從賣草席的沒落貴族,能夠憑著一股“經天緯地”的野心(從他給孩子取名的“封禪”中,可窺一斑),在紛亂的時代,“不靠天不靠地”,就依著自己的“人和”胸襟籠絡了眾多文武英才,開創(chuàng)出一片蜀漢江山來,就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英雄。
走到過廳,漢昭烈廟里果然見不著劉封和劉禪的塑像神位。按說劉封受尤達的唆使,坐視關云長“敗走麥城”,罪有應得。劉禪在大大勢已去,卻是為了蜀國百姓免遭涂炭,才獻城投降的,也是屬于識時務者的俊杰呀。
后來蹭了旅游團的導游,才曉得最早在劉備殿是有劉禪塑像的,傳說廟成之后,劉備顯靈質問這位扶不起的“阿斗”,為何把江山丟掉,還樂不思蜀?劉禪答曰:江山何用,有之辛苦,無他輕松。劉備大怒,令武將逐出。
這其實是后人的演義罷了。當時的情勢,即便是劉備自己也得獻城投降,這樣的“投降史”玄德公還少嗎?講到“樂不思蜀”,東吳招親那會兒,劉皇叔不也“溫柔鄉(xiāng)里忘思歸”嗎?
過了過廳,“運籌帷幄”的武侯祠總算掀開了“蓋頭”來。諸葛亮、諸葛瞻、諸葛尚祖孫三代羽扇綸巾、神態(tài)儒雅的貼金塑像,正堂端座。歷代“粉絲”們抒發(fā)的對聯(lián),在這里可謂“琳瑯滿目”。面對諸葛先生,我無法理解的是:擅長“天時地利”的他,在明知“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zhàn);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后來治蜀要深思”下,依舊要“六出祁山拖老命”(閩南俗語),難道僅僅是為了報答“先主的知遇”之恩嗎?
為了那“鞠躬盡瘁”,我們一起拜了拜這位千秋萬代受人景仰的蜀相賢臣。只是不知,沒有了劉備的“三顧茅廬”,臥龍崗下的吟唱是否依舊:風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棲。士伏處于一方兮,非主不依。樂躬于隴畝兮,吾愛吾廬。聊寄傲于琴書兮,以待天時。
六
望江樓,望江流,望江樓上望江流,江樓千古,江流千古——這是望江樓的“絕”對。雖說世上沒有什么事情是絕對的,但是此聯(lián)則是從古至今就這樣“絕對”著、“千古”著。去望江樓,是即將離開成都城的日子。
東門外錦江河邊的望江樓公園,門票一點也不貴;蛟S不過就兩座樓的緣故,與望江樓為伴的叫濯錦樓。濯錦樓的外形看起來像游船畫舫似的,而望江樓則是四層飛檐式的木樓,古代成都人由水路遠行,親朋好友都會登樓送別,久而久之把望江樓的原名全給忘了。最早此樓取自晉代《蜀都賦》的“既麗且崇,實號成都”,名曰:崇麗閣,直到現(xiàn)在依然是成都市的“地標”。這閣樓上,除了那“絕”對的奇聯(lián)外,還有一副長達212字的對聯(lián)——幾層樓獨撐東面峰,統(tǒng)近水遙山,供張畫譜:聚蔥嶺雪,散白河煙,烘丹景霞,染青衣霧。時而詩人吊古,時而猛士籌邊。只可憐花蕊飄零,早埋了春閨寶鏡;枇杷寂寞,空留著綠墅香墳。對此茫茫,百感交集。笑憨蝴蝶,總貪迷醉夢鄉(xiāng)中。試從絕頂高呼,問問問,這半江月誰家之物? 千年事屢換西川局,盡鴻篇巨制,裝演英雄:躍岡上龍,殞坡前鳳,臥關下虎,鳴井底蛙。忽然鐵馬金戈,忽然銀笙玉笛。倒不若長歌短賦,拋灑些幽恨閑愁;曲檻回廊,消受得清風好雨,嗟予蹙蹙,四海無歸,跳死猢猻,終落在乾坤套里。且向危樓俯首,看看看,哪一塊云是我的天!
上聯(lián)的“花蕊飄零”憐嘆的是后蜀國主孟昶(也就是咱閩南世界非物質遺產南音的始祖郎君)的花蕊夫人,而“枇杷寂寞”則暗指薛濤。薛濤何許人也?山水不系舟先生的佳作《望江樓,邂逅竹韻詩魂》,已經為我們勾沉出一位大唐色藝雙佳的美女詩人的哀怨情愁了。或許先生太沉醉于竹林(薛濤一生雖“沉淪”在煙柳之間當樂伎,卻偏愛竹子,常以“蒼蒼勁節(jié)奇,虛心能自持”來自勉),把旁邊的濯錦樓給忽略啦。據載,當年唐朝著名的元稹、白居易、杜牧、劉禹錫、張籍等文壇騷客,均和薛濤“有染”——書上講“交從甚密,互有唱和。洪度(薛濤的字)有詩五百,存世僅九十余首,《全唐詩》刊有八十八首,清有《洪度集》木刻單本行世)。其中與監(jiān)察御史身份進川的元稹,竟相愛了四年。濯錦樓就是“好事者”為紀念薛濤置酒于游舫送別到浙江赴任的元稹一事而建造的。當時初到成都的元稹剛巧喪偶,久慕薛濤芳名的他,以一幅文房四寶的《四友圖》,請來薛濤題跋。薛濤大筆一揮而就《四友贊》,令元稹嘆服。從此兩人情投意合,四年間“雨潤滋潤”的薛濤寫下許多優(yōu)美的愛情詩,譬如《鴛鴦草》:綠英滿香砌,兩兩鴛鴦小。但娛春日長,不管秋風早。
然而“自古紅顏多薄命”,讓薛濤“閨閣不知戎馬事,月高還上望夫樓”的元稹,卻在浙江又認識了貌美年少的才女劉采春,結成了百年之好。卻把芙蓉城里翹盼的薛濤拋在了九宵云外。
走下濯錦樓,回望崇麗閣,薛濤井,枇杷巷,乃至幽幽的竹子林,無不透著一股哀愁悲憤的千古怨氣——芙蓉新落蜀山秋,錦字開緘到是愁!
七
告別成都,
雙流機場卻跟我開了兩個“國際玩笑”。先是寄存的行李不見了,別的衣服啥的都不打緊,從西藏帶回的郵戳、郵品和紀念禮物可關系重大。頗費周折后,才“完璧歸趙”。二是航班延誤,這是常事,咱理解。無法釋懷的是被折騰了,第一回讓大家苦等了四個鐘頭,“抱歉的通知您”才換作了“正在辦理登機”。當興沖沖地奔向另一登機口,又被告知:航班取消了,要轉簦的可辦理,不轉簽的安排住宿。第二回,當我在“味道鮮美”的賓館里才剛勉強入睡,則被急急忙忙地叫醒,這下總算坐上飛機了,可是中轉又被延誤啦。第三回登機時,我才明白了李白的“高屋建瓴”——蜀道難,難于上青天……
- 溫柔麗江:滿城飛花 奢靡夜宴 2009-12-22 10:05:50
- 瀘沽湖遺夢:尋找冬日的溫暖陽光 2009-12-21 10:05:50
- 豆沙鎮(zhèn):腳踩五尺道 一日三千年 2009-12-18 9:12:29
- 周莊:真水無香 那一些思鄉(xiāng)的愁 2009-12-14 11:14:43
- 陽朔往事:留在西街 謝謝你的愛 2009-12-14 11:14:43
- ·[交通]7條隧道貫穿中州大道 為老城與新區(qū)“解
- ·[交通]BRT車道多處受損太顛簸 整修還靠“打補
- ·[交通]十幾對列車晚點 鐵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氣]本周雷陣雨與高溫并存 局部將有高溫悶熱
- ·[天氣]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來三天依然陰雨
- ·[交通]中州大道綜合整治工程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