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對我們而言很近,又很遠.....近在我家里樓下不停接送兒女的那個忙碌的媽媽,近在你辦公室隔壁溫和的同事,近在每天可能碰到的討厭刁難的供應商(我們稱之為臺巴子那種),近在那個你常去的小店熱情的老板;臺灣又很遠,對我而言,是唯一需要周折才能辦到簽證的地方。7年前公務去過一次,花了我7個月的時間準備文件, 這次的入臺證又是一波幾折,印象中到任何一個地方都沒有這么麻煩過。
其實,這是第二次臺灣之行,以前也是公務,也是行色匆匆,臺灣給我的印象一般般,感覺城市不如上海現代,感覺景色不如大陸豐富,我很難提起精神,心里還不服氣那些帶著傲慢又沒什么文化的臺巴子。
但是,當我再次出行之前,一個朋友兼兄長告訴我:”好好放下偏見,用心去體會一下吧.”
故宮―― 不得不感嘆的中華文化精粹,還有一絲淡淡的遺憾
去臺北故宮前做了很多功課,關于中國的寶貝都在故宮的說法覺得有點夸張。當我買票進去,一種力量慢慢的包裹著我?催^這一件件被稱做”國寶中的國寶”的展品,古老的青銅記錄著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內斂唯美的瓷器傳承著含蓄的東方之美,那些玉器,收藏,尤其是清朝那些被成為“炫技“的讓人瞠目結舌的微雕,我們不能不感嘆只有那樣的年代的人才有那樣的閑情逸志和神奇技藝才能把這些變?yōu)橐患患茏鳎?再看那些泛黃的書畫,本以為寫字已經不太重要的我,發(fā)自內心的感覺慚愧。原來書法是如此之攝人心魄。 原來我們每天接觸的文字有如此的魔力。ㄎ以谖靼脖忠矝]這感覺啊。 雖然所有的字畫是3個月輪展,我沒能看到三希貼之一或白駿圖,但已經足夠了!
在臺北故宮,跟在別的博物館有完全不同的感受。十幾年前,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我還沒學會做功課,只是浮淺地感受幾大洲文化的迥異,在巴黎的盧浮宮,我只會追隨“四個名女人“, 那時我也試圖讓自己慢慢欣賞如雷貫耳的作品,但那些大師之作沒能讓我心跳加速,只有一種感覺“噢,原來這樣!”。但在臺北故宮,我的心跳在加速,我的呼吸在急促。因為一種叫做文化的東西在發(fā)揮神奇的作用。 歷史在我們的眼前以一種特有的方式變得可見,變的真實。 那是我們自己的歷史!這些東西分明在喚醒我們血液里某種特有的東西… 可是有多少中國人都看不到! 臺灣的同胞啊, 你們肯定知道這些承載的厚重啊! 幾千年的傳承,那么博大精深,幾百萬平方公里的精華,都隨著這些物件放在這個小島上!
不過,我不得不對臺灣同胞們的一些用心表示敬佩。出了展品的介紹,故宮有很多多媒體制作,讓我們在感嘆之外,把天工開物做成動畫,把老祖先的工藝生動的展現在面前。在最開始的簡介里,把世界文明史和中華文明放在同一張表上,又有展品圖片和它相呼應,都非常的簡潔明了。那些做解說的工作人員很多都上了年紀,非常典雅樸素的中式著裝,娓娓道來的臺式國語,講述著展品后面的故事和相關知識。據說他們都是志愿者。當然也有一些團隊導游比較無聊的亂講。(那里都有啦!) 故宮所有的紀念品都非常的精致,(除了玉白菜和東坡肉啦) 非常實用,又文化氣十足。 我在想,國內那些紀念品為什么總是那么粗糙。∽屛疫@個不愛買紀念品的人,都有所獲多多......
值得一提的是大陸游客,不得不說,我感覺在這里看到的大陸游客比在其他地方文明多了,可能是文化的神奇魔力吧。只是在看到清代宮藏時,中間擺著李蓮英送給慈禧的一個據說很貴的幾種寶石做的東東(造型很俗!) 我正在感嘆慈禧的TASTE怎麼這樣,一個東北口音的女士在旁邊高聲說“這里面我最喜歡就這件了!” 我超暈!汗顏……(旁邊的臺灣朋友乘機問我一個名字,這是一個比較俗的中文名字,我實在想不起來那里聽過,他告訴我,全臺灣人都知道.正在我為我的孤陋寡聞而自卑時,他告訴我:這是一個大陸游客,來臺灣在這里某個景點刻下了他的名字,諸如”XXX到此一游”一類, 這時,我不得不為那位同胞的行為感受巨大的羞辱! )
我看完故宮,有個愿望,很簡單,很難實現” 希望更多的中華兒女都有機會親眼看到我們這個民族的璀璨和偉大的見證!“考慮在大陸巡展吧! 這是屬于整個中華民族的!
- 喀納斯:那些紅葉飄飛的白樺林 2009-9-4 9:40:57
- 荔波:水上森林透心涼 2009-9-4 9:39:57
- 江南:煙水迷離 神魂飄渺 2009-9-1 15:11:51
- 周莊:粉墻黛瓦 古韻悠悠 2009-9-1 14:11:51
- 單身旅行:一個人的七夕也快樂 2009-8-24 10:35:59
- ·[交通]7條隧道貫穿中州大道 為老城與新區(qū)“解
- ·[交通]BRT車道多處受損太顛簸 整修還靠“打補
- ·[交通]十幾對列車晚點 鐵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氣]本周雷陣雨與高溫并存 局部將有高溫悶熱
- ·[天氣]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來三天依然陰雨
- ·[交通]中州大道綜合整治工程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