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也不知道,江南的雨究竟是從什么時候開始飄落的。說不清是夜里還是某一天的黃昏,細膩柔軟的雨就從深深的小巷子里彌漫開來,沿著青石的路一直擴散,直到整個西湖都籠在一片煙色中。當(dāng)柳絲吐翠桃夢正酣的時候,雨,悄然無聲地來了,江南最美的時光隨之悄悄拉開序幕。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精神史上極自由,極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濃于熱情的南朝文化在她血脈植下了純粹的美,從顧愷之、謝靈運、王羲之、到陶淵明,這是一個美的歷程,而夢,就從那兒開始,一直持續(xù)蔓延到現(xiàn)在。
面對煙水迷離的一派江南風(fēng)光,正是身入畫境濃酣忘我之時。境與神會,此時猶感靈韻襲人,神魂飄渺出世,與前人詩書琴畫達到心靈上的契合,從而看到一個真正的江南涉水而來。摒除雜念,方能重新進入江南,那些不朽的詩篇永遠不會被時代的噪聲淹沒。
解析自己的精神結(jié)構(gòu),亦是一種寂寞的絕唱,如蘆花深處傳來的悠悠簫聲,其人遠矣。在阡陌縱橫的水鄉(xiāng)找尋屬于自己一個夢,追求風(fēng)景與人合一的體驗,又何嘗不是對心靈恬靜之美的極致追求呢。
欸乃一聲山水綠,綿綿絲竹之聲不絕于耳,薄如蟬翼的輕霧蕩起來了,湖水圈圈柔亮的漣漪里劃破了時空的界限,身著美服的才子佳人從如煙迷離的歷史中款款行出,他們漫步在湖畔,三三兩兩,或行或坐,或詠或唱,幕幕千古風(fēng)流佳事正又重演。那是我心目中的江南,不單是春來綠如油的風(fēng)景,更由這些極具個性的人物和歷史繹話組成在一起,才更為生動的使江南這一形象活潑起來。
晨風(fēng)研開了一端上好的硯墨,將整個江南秀色倒映在那一池春水中,春水晃漾著,波光閃爍,漾起無限美好的遐思。你看呀,葉葉扁舟正泛在山色浩淼的煙色中,你聽呀,吳儂軟語在水面乘波而來,此情此景,如何使得人不放緩腳步,沉迷于她的旖旎之中?春色是這般綺麗多姿,以致使人忘了她的前身遭遇,她那多災(zāi)多難的前朝命運似乎都被埋葬在煙波之下不被重提,然而總是有些好奇的人忍不住要打聽她的故事,這種綿延到日常生活態(tài)度上的詩性情調(diào)是從何而來?
一句從何而來,使人沉吟至今。她的故事太多了,也曾峰煙硝戈,也曾六朝富貴;她的溫柔繁華、優(yōu)雅頹廢,并非一朝蹴就而成,她的夢伊始于南朝。一次次的折戟沉沙,一次次烽火烈焰,不僅未能摧毀她的經(jīng)濟文化基礎(chǔ),反而構(gòu)成它經(jīng)濟文化再生產(chǎn)的歷史動力。破壞與重建周而復(fù)始,不斷注入新鮮又奇異的血液,久而久之,在總是充滿大喜大悲的文化氛圍中,孕育出一種近乎頹廢主義的快樂,她是一種節(jié)奏緩慢、“躲避崇高”、沉迷于日常生活的詩性情調(diào)主義,這種來自非功利的審美精神直接開放出中國文化草長鶯飛的春天,由衷的使人覺得愉悅與美好。
春風(fēng)處處綠江岸,人們何以如此偏愛江南?仿佛總有說不清,道不完的情結(jié)縈繞其中。關(guān)于江南,人們臆想過很多,從朗朗上口的唐詩宋詞里逶迤出一派小橋流水的風(fēng)光。江南,是國人詩性審美的棲息地,每逢春來倍思江南,亦是許多國人固有的慣性思維。江南作為一種美的意識形態(tài)存在,正以其獨有的精致綺麗成為春天的風(fēng)向坐標(biāo),吸引著無數(shù)游子從四面八方而來。
一唱三嘆的江南抒情組詩,奏響了春天的序?qū)⑷藗兠曰罄ьD的心靈指向目可見,耳可聞的山水秀色之中。從繁重的生計中暫時解脫出來,感受季節(jié)的變化;從厚重的北方政治倫理式思考中解脫出來,人性自身的精神覺醒喚醒了個體的審美意識,于是造就了獨樹一幟的江南文化。中國民族審美精神的起源,也許正是從這里開始的。
- 周莊:粉墻黛瓦 古韻悠悠 2009-9-1 14:11:51
- 臺灣印象:溫文爾雅 這么近那么遠 2009-8-27 11:20:27
- 單身旅行:一個人的七夕也快樂 2009-8-24 10:35:59
- 麗江:生活在別處 我思念的天堂 2009-8-12 15:54:50
- 川西:完美記憶 藍藍的天上白云飄 2009-8-12 15:54:50
- ·[交通]7條隧道貫穿中州大道 為老城與新區(qū)“解
- ·[交通]BRT車道多處受損太顛簸 整修還靠“打補
- ·[交通]十幾對列車晚點 鐵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氣]本周雷陣雨與高溫并存 局部將有高溫悶熱
- ·[天氣]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來三天依然陰雨
- ·[交通]中州大道綜合整治工程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