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盆地,在中國所處地位十分特殊,盆地位于三秦、河洛、荊楚三大文化圈交匯帶,是我國南北交通之關樞部位,北與洛陽、西北與西安成等邊三角形,西北與西安、東北與開封呈等腰三角形布局。“北部幾大經濟發(fā)達地域商品欲達荊楚及中國東南,必經南陽。”河南博物院副院長杜啟明道。
南陽水網如織,有唐河、白河、湍河、丹江四大河流,四河往南經漢水入長江。南陽從流域分,屬長江水系。在倚重水路交通的古代,這意味著南陽經濟文化聯(lián)系上偏重南方。
古代水運成本低廉,運轉速度快,南陽成為中國水陸大碼頭。南陽水運發(fā)達,水運有風險,南陽的水神信仰,因此深入民心。楊泗爺與天妃(媽祖),是南陽兩大水神。楊泗爺起源于內河地區(qū),媽祖源自東南沿海。楊泗名不見經傳,民間香火不斷。媽祖聲名顯赫,列入國家正祀。兩位水神,一男一女,一民間一官方,在宛相映成趣。
楊泗爺,供奉地南陽淅川荊紫關鎮(zhèn)平浪宮。平浪宮為“國保”,是全國保存最完整的楊泗爺神廟。它建于清代,建筑精美氣派,地方祭俗別致豐富,民間傳說眾多。
荊紫關鎮(zhèn),是大名鼎鼎的歷史文化名鎮(zhèn),為豫鄂陜三省交界重要水旱碼頭,明清時期水運極發(fā)達,丹江上停泊數百艘貨船。從此地向東南下行淅川縣城,或向西北上行到陜西商南,丹江水路均灘多水險,水運繁盛與艱難,是平浪宮出現的重要依據,平浪宮因此成為進出三省船工、船商的精神寄托地。
媽祖信仰源于宋,影響福建、臺灣及沿江沿海地區(qū)。福建人視她為鄉(xiāng)邦之神,隨著閩商足跡,她被帶到各河港及內陸碼頭。
位于南陽市白河邊的天妃廟,是內陸極罕見的媽祖廟,始建于清康熙年間。白河水運鼎盛,媽祖廟成為護佑白河船夫平安的重要廟宇。它的建筑規(guī)模最初宏闊,現相當殘破,為“省保”。
南陽男女兩水神,一來自中南,一來自東南,在南陽落地生根,成為地方信仰中重要一筆。“南陽人對待神靈開放與化用心態(tài),是南陽文化獨到與出彩之處。它處在東南與西北連接的中間地帶,在南北文化交流中善選擇并精心培育,給我們留下寶貴遺產。”民俗學家、北師大教授蕭放評價道。
河南平浪宮為一關之翹楚
講荊紫關平浪宮,必先從丹江講起。
丹江源于秦嶺,注入漢江,全長384公里,兩岸崇山峻嶺,水流湍急,是江漢平原通往古都西安唯一的水上通道。自古水運極盛。它流經淅川荊紫關鎮(zhèn),此鎮(zhèn)因三省交界、水陸交通形成水旱大碼頭,明清時有“三大公司、八大幫會、十三家騾馬店和二十四家商行”。小鎮(zhèn)之繁盛,可說是丹江流來的。
2010年11月9日,記者踏入鎮(zhèn)上明清長街。古街長5華里,地面鋪砌青石板,兩側700余間店鋪,古色古香,前鋪后院,臨街店鋪均是厚重木質黑漆鋪板門,晝抽夜閉,便于經商。
平浪宮位于古街南街,但我一進北街口就看到了它:起伏的檐瓦如同波浪,涌動在清晨燦爛的冬陽里。用料奢華與裝飾講究,突破了我的想象。它,怎么會出現在一座小鎮(zhèn)上呢?
寬不過六七步的古街邊,平浪宮沒有鋪墊與過渡,突兀拔起高大前宮與左右鐘鼓樓,如同樂曲起首即是華彩樂章。事實上,在平浪宮前中后三宮中,前宮最軒昂華美,用木雕石雕磚雕,不厭其煩地鋪陳著繁華。
- 杜甫緣何自稱少陵野老 2010-11-29 9:30:00
- 蔡倫:宮廷中的發(fā)明家 2010-11-25 8:50:42
- 淳美的文治之都 2010-11-15 8:51:35
- 張騫風勁吹南陽 2010-10-29 8:59:11
- 張騫后裔在博望 2010-10-22 9:00:30
- ·[交通]7條隧道貫穿中州大道 為老城與新區(qū)“解
- ·[交通]BRT車道多處受損太顛簸 整修還靠“打補
- ·[交通]十幾對列車晚點 鐵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氣]本周雷陣雨與高溫并存 局部將有高溫悶熱
- ·[天氣]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來三天依然陰雨
- ·[交通]中州大道綜合整治工程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