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所擬《我軍解放鄭州》手稿 資料圖
張純潔講述鄭州解放前后親歷
解放軍穿越隴海鐵路,攻打鄭州(資料圖)
人民解放軍占領鄭州黃河鐵路大橋(王梓供圖)
1946年秋,張純潔(右立者)與老師和同學合影
核心提示
“我中原人民解放軍于今日占領鄭州。守敵向北面逃竄,被我軍包圍于鄭州以北黃河鐵橋以南地區(qū),正殲擊中。鄭州為平漢、隴海兩大鐵路的交點,歷來為軍事重鎮(zhèn)……”這是1948年10月22日24時,新華社從鄭州前線發(fā)出的急電。
這份由毛澤東親手擬定的電稿,第一時間向全國傳遞出鄭州解放的消息!
那一天,15歲的中學生張純潔走出學堂,懷著火熱的激情,與當時方圓不足3平方公里的鄭州小城,共同沉浸在經(jīng)久不息的歡樂里。60年后,當記者穿越繁華鄭州打撈關于這個城市的解放記憶,讓已年逾古稀的張純潔所記取的,不單單是隆隆槍炮和萬眾歡騰,更有承載了一曲特殊樂章的青春年華,那是一首漂過時光河流的《鄭州解放之歌》:“十月二十二,偉大的一天,嘩啦啦砸開鐵鎖鏈,咱們的鄭州解放了……”
“要有大事發(fā)生了”
2009年1月22日上午,鄭州大風,晴冷。
位于市區(qū)伊河路110號院2號樓的一戶老舊居民房里,鄭州市經(jīng)貿(mào)委退休干部、76歲的張純潔仔細地整理他保存多年的一大袋照片和文字資料。“看看,這是鄭州解放不久,我在市政府門口照的照片,一晃都過去五六十年啦!”老人手里那張黑白小照片上的背景,是如今鄭州市管城區(qū)區(qū)委大門的位置。張純潔說,解放前,鄭州叫鄭縣,整個縣城下轄維新鎮(zhèn)、大同鎮(zhèn)和德化鎮(zhèn),面積大致相當于鄭州市現(xiàn)在一個辦事處的轄區(qū),僅有2.4平方公里。
1948年10月下旬,深秋的鄭州除了涼意,還平添了一絲戰(zhàn)前的緊張氣氛。
“那時,鄭州的局勢非常動蕩,在國民黨統(tǒng)治下,物價飛漲,社會秩序混亂,老百姓生活很苦。”據(jù)張純潔回憶,當時工人每月工資只有十幾元,但每斤大米最貴時要24元,面粉每斤賣到20元,30元錢只能買一斤鹽,工人經(jīng)常罷工。“國民黨軍警經(jīng)常從監(jiān)獄里把人拉出來槍斃,聽說不少是共產(chǎn)黨員,還有地下黨。”張純潔說,他家住在德化鎮(zhèn)西一街,他原本在從新鄉(xiāng)遷來鄭州的天主教會學校輔育中學讀書。1947年,因鄭州局勢不穩(wěn),在海灘寺的國立十中和在黃莊的省立林中都遷到了鄭州城區(qū)。輔育中學被一分為二,一部分學生并入天主教會學校圣德中學,一部分并入省立林中。1948年,時年15歲的張純潔正在位于城南臧家門附近的省立林中讀初中二年級。
按規(guī)定,初中二、三年級的學生必須在校住讀,過集體生活。“開始學校的生活還是比較平靜的,我們就是單純學習,基本不受時局影響,但是進入1948年9月后,氣氛便越來越緊張了。”張純潔說,學校的紀律十分嚴格,學生要出校門,必須集體行動。“上課時,老師還要求我們要帶一些錢,說學校可能要南遷。”他說,雖然大家懵懵懂懂,但聽說解放軍的指揮所已經(jīng)在鄭州南郊安營,都感覺“要有大事發(fā)生了”,因害怕打仗,有的學生甚至提前和家人離開了鄭州。
1948年10月21日,張純潔和同學們像往常一樣,下了夜自習便早早上床休息了,他們并不知道,就在當晚,鄧小平和陳毅率領的前線指揮所迅速駐扎在鄭州南十八里河鎮(zhèn)一個鐵匠鋪中,一場解放鄭州的戰(zhàn)役即將拉開戰(zhàn)幕……
- 染指美味引發(fā)的宮廷血案 2009-4-2 8:24:47
- 趙匡胤與鄭州大莊、董寨 2009-4-2 8:24:05
- 司馬遷夷門采風信陵君青史揚名 2009-3-30 9:09:28
- 普通小樓大有來頭 2009-3-26 10:35:05
- 不知所終的宋朝“宮廷娘子軍” 2009-3-19 9:53:07
- ·[交通]7條隧道貫穿中州大道 為老城與新區(qū)“解
- ·[交通]BRT車道多處受損太顛簸 整修還靠“打補
- ·[交通]十幾對列車晚點 鐵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氣]本周雷陣雨與高溫并存 局部將有高溫悶熱
- ·[天氣]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來三天依然陰雨
- ·[交通]中州大道綜合整治工程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