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與鄭州大莊、董寨
http://m.b6man.com 2009-4-2 來源:大河報 點擊:次
大莊是鄭州市中原區(qū)須水鄉(xiāng)的一個自然村,位于鄭上路北側。
董寨是鄭州市中原區(qū)中原鄉(xiāng)管轄的一個都市村莊,位于桐柏路與西站路交叉口的西北角。
兩個不搭界的村莊,歷史上卻因宋太祖趙匡胤而有了淵源。
據(jù)傳,大莊原名董大莊,其原址在現(xiàn)村的西面約1公里處。從前,有一名叫董大的災民從外鄉(xiāng)逃難到此落戶,天長日久,子孫繁衍,加上郭姓遷入,逐漸形成村莊,起村名叫“董大莊”。
五代時期(公元907年~960年),戰(zhàn)禍連年,民不聊生,天下英雄遂揭竿而起。董大后裔董龍、董虎、董千金三兄妹,占據(jù)鄭州西郊小京水附近劫富濟貧。一天,趙匡胤、鄭子明路過此處,與董氏兄弟發(fā)生沖突。二董不敵敗北,趙、鄭二人窮追不舍。追途中,忽聽附近林子一聲炮響,殺出女將董千金。兄妹聯(lián)手,復將趙、鄭二人殺得人仰馬翻,倉皇逃命。公元960年,趙匡胤登基做了皇帝,董氏三兄妹聞訊大驚,為了避禍,遂將家丁分散,各奔東西。
董大莊的郭姓村民怕受株連,遂將住處往東遷了1公里,改村名為“東大莊”。后來,人們?nèi)サ?ldquo;東”字,簡稱“大莊”。明朝初年,幾戶劉姓人家從山西洪洞縣遷到大莊西隅,初起名“西劉村”,與大莊同歸滎陽管轄。隨著人口增加,兩村逐漸融為一體,遂并村對外統(tǒng)稱“大莊”。1953年劃歸鄭州市郊委管轄,1987年劃歸中原區(qū)。
再說董虎帶領家眷和親丁,逃至今日董寨處,在四周筑起高高寨墻,以防不測。因寨主姓董,又有高大寨墻,周邊人遂稱此村為“董寨”。
董寨是鄭州市中原區(qū)中原鄉(xiāng)管轄的一個都市村莊,位于桐柏路與西站路交叉口的西北角。
兩個不搭界的村莊,歷史上卻因宋太祖趙匡胤而有了淵源。
據(jù)傳,大莊原名董大莊,其原址在現(xiàn)村的西面約1公里處。從前,有一名叫董大的災民從外鄉(xiāng)逃難到此落戶,天長日久,子孫繁衍,加上郭姓遷入,逐漸形成村莊,起村名叫“董大莊”。
五代時期(公元907年~960年),戰(zhàn)禍連年,民不聊生,天下英雄遂揭竿而起。董大后裔董龍、董虎、董千金三兄妹,占據(jù)鄭州西郊小京水附近劫富濟貧。一天,趙匡胤、鄭子明路過此處,與董氏兄弟發(fā)生沖突。二董不敵敗北,趙、鄭二人窮追不舍。追途中,忽聽附近林子一聲炮響,殺出女將董千金。兄妹聯(lián)手,復將趙、鄭二人殺得人仰馬翻,倉皇逃命。公元960年,趙匡胤登基做了皇帝,董氏三兄妹聞訊大驚,為了避禍,遂將家丁分散,各奔東西。
董大莊的郭姓村民怕受株連,遂將住處往東遷了1公里,改村名為“東大莊”。后來,人們?nèi)サ?ldquo;東”字,簡稱“大莊”。明朝初年,幾戶劉姓人家從山西洪洞縣遷到大莊西隅,初起名“西劉村”,與大莊同歸滎陽管轄。隨著人口增加,兩村逐漸融為一體,遂并村對外統(tǒng)稱“大莊”。1953年劃歸鄭州市郊委管轄,1987年劃歸中原區(qū)。
再說董虎帶領家眷和親丁,逃至今日董寨處,在四周筑起高高寨墻,以防不測。因寨主姓董,又有高大寨墻,周邊人遂稱此村為“董寨”。
作者:
(責任編輯:志威)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閉窗口】
相關新聞
- 司馬遷夷門采風信陵君青史揚名 2009-3-30 9:09:28
- 普通小樓大有來頭 2009-3-26 10:35:05
- 不知所終的宋朝“宮廷娘子軍” 2009-3-19 9:53:07
- 京水村里說京水 2009-3-18 13:44:56
- 宋太祖趙匡胤創(chuàng)殿試制度 2009-3-16 15:06:38
- ·[交通]7條隧道貫穿中州大道 為老城與新區(qū)“解
- ·[交通]BRT車道多處受損太顛簸 整修還靠“打補
- ·[交通]十幾對列車晚點 鐵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氣]本周雷陣雨與高溫并存 局部將有高溫悶熱
- ·[天氣]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來三天依然陰雨
- ·[交通]中州大道綜合整治工程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