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悅·人生”系列之十五
36億年前,無五洲四洋,地球上的陸地還連成一片。那時,地殼運動頻發(fā),一座大山拔地而起,無萬仞之高,亦無絕嶺之險,但那里在歲月的積淀下,見證了一幕又一幕的生長與消亡,花落與花開。
嵩山,在誕生后的36億年里,一直在大河之南靜靜地屹立,俯瞰著腳下中華文明漸漸產生,它就如同一尊守護神,守衛(wèi)著中原兒女的安康與幸福。有人說嵩山這本書,對于史學家,夠他閱讀一輩子,但對于普通人,三小時可能已不耐煩了。
公元2007年,在嵩山腳下的待仙溝里,一場名為《禪宗少林·音樂大典》的實景演出打破了嵩山36億年的單調與寂寞。往日嚴肅古板的嵩山突然之間多了幾分生機,多了雅致。
如果說是嵩山成就了《禪宗少林·音樂大典》,可以理解為,在嵩山、在禪宗祖庭少林寺,世界各地的人們慕名而來,這里代表著中原文化,也代表著漢文化,他們在一覽中原大地秀美風光,感受厚重河南歷史心跳的同時,還會將“朝圣”之心留在待仙溝,欣賞這一“佛教激情之樂”。
如果說是《禪宗少林·音樂大典》成就了嵩山,這難免有牽強之意,但依事實而言,此言絕非無根無據(jù)。
長期以來,人們用“白天看廟,晚上睡覺”來形容河南的旅游生活,由此可窺到一斑,在嵩山,人們也往往顧忌到晚上無處留宿,只能使嵩山的吸引力多局限于鄭州周邊地區(qū)。
但《禪宗少林·音樂大典》的上演,使河南旅游夜生活不再匱乏。按照導演梅帥元的設想,《禪宗少林·音樂大典》將弱化少林寺刀光劍影的傳統(tǒng)形象,人們可以在這里同和尚一起吃齋飯,聽禪師講中國文化,還能看一場關于禪宗的演出。
春天桃花始盛開,在濃情蜜意的陽春四月,當你無處找尋心靈的寧靜之處時,嵩山腳下的《禪宗少林·音樂大典》是個絕佳的去處。白天背著不算太重的行囊攀登嵩山之巔峻極峰,揮汗如雨,但依然與家人一起享受著運動和挑戰(zhàn)的樂趣。晚上洗個澡,換套衣服,坐在連天峰的對面,《禪宗少林·音樂大典》的演出現(xiàn)場,靜靜地聆聽悠揚、祥和的佛樂,這樣的心靈無處安放,只有大自然才能將其收歸原始。
《禪宗少林·音樂大典》不是天成之物,但人們的創(chuàng)作卻恰到好處,不做作、不輕浮,一切都如此和諧。它是人們送給嵩山的一件禮物,這件禮物質樸無華,卻又在佛光的照耀下顯得熠熠生輝。這就是禪的力量,不著文字,直指心性,將這件嵩山腳下的瑰寶打造得如此令人向往。
- 老君山:隱去千載留清音 2010-3-29 9:07:33
- 神農山情思 2010-3-25 15:22:01
- 春游到鄢陵 思古有李白 2010-3-23 16:49:44
- 早春二月 踩著花香去旅游 2010-3-16 8:42:46
- 玩轉鄭州紅酒館 2010-3-15 14:05:03
- ·[交通]7條隧道貫穿中州大道 為老城與新區(qū)“解
- ·[交通]BRT車道多處受損太顛簸 整修還靠“打補
- ·[交通]十幾對列車晚點 鐵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氣]本周雷陣雨與高溫并存 局部將有高溫悶熱
- ·[天氣]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來三天依然陰雨
- ·[交通]中州大道綜合整治工程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