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開封是京劇、昆曲的沃土
京劇自1790年三慶班進京開始孕育,到1840年前后形成,19世紀末進入第一個鼎盛期,這一時期有一位自號鳴晦廬主人的官宦子弟記述在12歲時來到開封,住在曹門里,去看茶園(清代戲院叫茶園,看戲不購票,只收茶錢)戲,到演出辦公室(掌劇者室)稍事休息,知道有兩位從北京來的青少年演員(雛伶)藝名十二紅、兩盞燈。當天兩盞燈演《掃雪》,十二紅演《定軍山》。后來又在堂會上看過《除三害》和十二紅演的《慶頂珠》(即《打漁殺家》),當時有一老年觀眾評論說:“是譚叫天音也。”(譚叫天即譚鑫培,譚派創(chuàng)始人,是當時的頂尖當紅演員)。過幾年又看過十二紅的《九更天》,他于己亥年由汴京回到北京。這段記述說明了京劇于清末民初在開封演出的盛況。
直到上個世紀50年代中期,開封一直是京劇、昆曲的沃土,演出長盛不衰。先后到過開封獻藝的藝術大師有梅蘭芳、荀慧生、李少春、馬連良、奚嘯伯;表演藝術家有韓世昌、徐碧云、鐘鳴歧、宋鳴嘯、宋德珠、許翰英、楊榮環(huán)、李玉茹、李薔華、關正明、小麟童、言少朋、厲慧良、小王桂卿、李元春、袁金凱、王泉奎等。他們給開封人民帶來了精湛的藝術,受到熱烈歡迎。
六、梅蘭芳開封義演賑災
1934年梅蘭芳在開封義演賑災。當時劉峙任河南省政府主席,命文壇名流鄭劍西、周寒僧到上海請梅大師蒞汴。同來者有王又宸、姜妙香、姚玉芙、劉連榮、朱桂芳、魏連芳、陳月梅、李非書、王少亭、苗勝春、王鳳歧、徐蘭沅、王少卿等。到汴次日,劉峙在禹王臺宴請梅劇團的藝術家。梅在人民會場演3場,又加演8場。省賑災委員會贈梅緞匾,上繡“災民受福,德音孔昭”。
當今開封籍的京劇演員有劉奎官,號稱“河南王”,開封大王莊人,著名花臉、紅凈,先后拜蘇庭魁、范寶亭為師,與周信芳同學。多年與張君秋合作的小生演員劉雪濤也是開封人。另外,中國京劇院的凈角演員景榮慶,開封人,早年曾與梅蘭芳大師合作《霸王別姬》等劇,現(xiàn)在雖然年事已高,還在一些紀念性活動中或為提攜青年演員而亮相舞臺或熒屏。
- 《中國青年報》古茶路上的社旗 2012-12-7 10:44:08
- 《中國旅游報》大地之詩 2012-12-7 10:26:14
- 《長江商報》武漢“后花園”變身河南旅游目的地 2012-12-7 9:47:46
- ·[交通]7條隧道貫穿中州大道 為老城與新區(qū)“解
- ·[交通]BRT車道多處受損太顛簸 整修還靠“打補
- ·[交通]十幾對列車晚點 鐵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氣]本周雷陣雨與高溫并存 局部將有高溫悶熱
- ·[天氣]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來三天依然陰雨
- ·[交通]中州大道綜合整治工程開工